英语文摘|《英语文摘》杂志是如何为英语学习者赋能的?( 三 )


《英语文摘》杂志其实引领我们回到了语言学习最本初的那一刻 。
与译者对话
下面是我任意一篇的学习笔记 , 是否惊讶到了呢?



中英对照是《英语文摘》杂志的一大特色 , 其初衷应该是方便大家的英语语言学习 , 但其实这本杂志的译文本身就是精品 , 因此被我作为翻译的主要学习素材之一 。
在这本杂志中 , 每篇文章的中文翻译水平都是非常高的 , 译员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 在这里 , 你永远看不到翻译中普遍出现的“翻译腔” , 特别在长难句的把控上 。 即使脱离英文原文 , 你也可以从头到尾地读下来 , 就像读一篇非常正式的中文报道一样 , 毫无障碍感和违和感 。
我在精读的过程中 , 会从四个层面来学习翻译 。
第一个是段落层面 。 大家知道 , 其实最好的翻译应该是在能够精准传达原文意思的同时 , 让受众有着极高的阅读体验 , 基于这一目的 , 很多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呈现会表面上有出入 , 句子也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 , 这在旅游行业中特别明显 , 有时候光从形式上 , 你看不出译文和原文有任何联系 , 但从意思传达的精准性角度来看 , 原文和译文的意思是100%吻合的 , 是一个完美的等式 。
在《英语文摘》杂志中 , 基本也是遵循精准传达的理念 , 也会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巧妙的处理 , 而我在阅读时 , 会重点关注这方面 。
第二个是句子层面 , 以长难句为代表 。 这个从我的实践来看 , 是需要强大的逻辑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支撑的 , 逻辑能力体现在对长难句的层层分析 , 需要像洋葱一样层层剥开 , 将其拆分成符合中文习惯的几个短句 , 每个句子代表一个信息块 。
说到信息块 , 我这里要谈一下第三个层面 , 也就是必要的注释 。 在《英语文摘》中 , 其实原文作者和译者都非常注重这一问题 。
很多文章其实都有其特定背景的 , 为了确保读者能够真正读懂文章 , 并减少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 原文作者往往会提供背景信息 , 译文作者则会根据国内受众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编辑 , 比较典型的就是文化或历史背景 , 某一篇文章中蕴含的当地特有的文化或历史背景并不一定为译文受众所知 ,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 译文受众会感到一头雾水 , 影响整体阅读体验 。
相似的地方出现在语句层面的注释 , 其实也是遵循相似的方式 , 译者同样会在原文作者注释的基础上 , 增加适合国内观众的补充解释 ,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译者注” 。
如果用等式表达的话 , 就是:完整的译文=原文+注释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英语翻译是信息块层面的转换 , 而不单单是语言方面的转换 。
最后就是语言层面 。
最后呈现的译文质量是由强有力的中文水平所保障的 , 很多人刚刚在接触翻译时 ,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即对原文的理解没有问题 , 但在转换至中文的过程中却会遇到很多问题 , 比如无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 这也是很多人写不好中文文档的原因 , 其实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母语并不了解 。
其实 , 外界对翻译行业往往有一个很大的误区 , 就是认为懂英文都能做翻译 , 都具备做翻译的资质 , 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 只要一位同时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都有很深造诣的情况下 , 才能真正做好翻译 , 才能真正做好中文写作或是英文写作 。
我在日常精读的过程中 , 并不单单是“读” , 而是经常会挑选其中具有挑战性的句子进行练手 , 有时候会尝试多种翻译手段 , 然后再去对照杂志上的翻译 。 我个人认为 , 对于长难句的翻译有时候就像解一道数学题 , 但又比数学题的要求高一点 , 难点就是体现在表达层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