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PISA十余年的朱小虎博士:我们的教育,亟需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力”( 二 )


“工业化强调的是标准化、高效率 , 而如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 , 具有优秀分析能力、人际交互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 在未来更是如此 , 问题情境根本无法预知 , 更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
因此 , 培养适应现在与未来的人才 , 亟需提升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
那么 , 在学校教学中 , 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资深比较教育学学者 , 朱小虎认为新加坡是值得借鉴学习的对象 。
先来看下新加坡近年的PISA结果:
2018年 , 学科素养排名仅次于中国(B-S-J-Z) , 均位居第二 , 全球胜任力排名第一;
2015年 , 学科素养及合作问题解决能力 , 均为第一名;
2012年 , 学科素养排名仅次于中国(B-S-J-G) , 均位居第二;基于计算机的问题解决排名第一 。
如此稳定的优异 , 缘于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东西文化交融的国家 。

问题|研究PISA十余年的朱小虎博士:我们的教育,亟需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力”
文章图片

在教育理念上 , 新加坡受西方影响较大 。 新加坡政府倡导“少教多学”(Teach Less , Learn More)的教育理念 , 引导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 , 而老师更多充当“学习支持者”的角色 。 这一点与建构主义理论 , 不谋而合 。
建构主义理念: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 ,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 , 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
另一方面 , 从PISA的各国数学成绩可以看出 , 整体而言 , 东亚数学普遍靠前 。
值得一提的是 , 不论在中国、日本、韩国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 主要接触的是纯数学任务 , 但新加坡不仅有纯数学任务 , 还有与现实相接触的应用型数学任务 。 其将东西方的教学优势进行了课程融合 , 做到了既兼顾应试 , 又兼顾应用 。
与此同时 , 新加坡很早就实现了电子化教材 , 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强 , 这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 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
“新加坡对教学的启发 , 很重要的一点 , 是增加与现实相接触的应用型数学任务 , 从教学角度来说 , 就是重视题目的真实情境 。 ”朱小虎说 。
作业不能仅停留“纸面” ,
更应基于“地面”的真实情境
日前 , 教育部要求暂时下架“拍照搜题”类App , 引起刷屏 。
暂且抛开其他视角 , 为什么“搜题”能找到正确答案呢?因为重复 。
朱小虎观察到小学三年级的女儿 , 不少作业都是重复性的 , 这与他的研究结果相符 , 作业中多是结构良好 , 答案相对明确的题目 。
另外 , 他发现作业里还存在一个问题 , 即很多题目脱离真实情境 , 是编造出来的假情境 。 比如:
实验小学要把200名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个分队 , 每个分队分成8个小组进行活动 , 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小明有40元钱 , 比小强多5元 , 小强的钱比小红的钱多7元 ,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元钱?
“这类日常做的数学应用题 , 在PISA里叫 文字题(Word problem) , 用文字组成的纯数学题目 ,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真实情境的应用题 。 ”

问题|研究PISA十余年的朱小虎博士:我们的教育,亟需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力”
文章图片

PISA问题解决样题:“ 车票”问题
这两处症结 , 实际上局限了孩子创造力 , 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
那么 , 如何改变作业内容的现状?
朱小虎深知教育是慢的艺术 , 因此改变也绝非一蹴而就的事 , 需要慢慢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