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张岱 , 字宗子 , 又字石公 , 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 出身仕宦世家 , 少为富贵公子 , 爱繁华 , 好山水 , 晓音乐、戏曲 , 明亡后不仕 , 入山著书以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湖心亭看雪》教案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 , 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 。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
二、课文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 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 , 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 , 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⑵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⑵ 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 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 , 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
【湖心亭看雪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 , 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 , 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 , 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 , 所以我把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定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 丰富语言的积累 , 培养语感 , 发展思维” , 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
2、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 ,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欣赏文学作品 ,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 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 ,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
在这一环节中 , 先检查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 , 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 , 大家共读描绘西湖名诗句 。在“字词障碍一扫清”这一环节里 , 检查了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最后“齐心合力疏文意” , 完成了检查任务 。
二、课文赏析

首先请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 读课前预习提示之后 , 大家把这一课的目标定为“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这一部分有三个环节组成“叙事初探张岱情、西湖冬景雪亦奇、共赏奇景品雅趣” 。
在“叙事初探张岱情”中 , 我先让同学们归纳了一下本文的记叙要素 , 从整体来感知课文 , 然后我提了两个问题:
1、作者晚年写《陶庵梦忆》 , 明朝已亡 , 纪年却仍用“崇祯” ,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本文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 , 而本文却为什么用近一半的篇幅写人?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暗示我们在张岱的心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为什么要在“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后的“更定”时分独自一人去赏雪 , 他的那种落寞与孤寂无不与此有关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在暗示我们本文的题目虽为“看雪” , 但是实际上作者不单纯是在写景 , 更是为了抒发一种情 。
接着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西湖冬景雪亦奇 。在这里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 , 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 , 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 就足够了 。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后明确 , 共有三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