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5篇目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5篇( 五 )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
2.背诵全文 。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
三、放录音、正音 。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 。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
五、品读课文 。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主要手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解读古典小说的人物个性,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解读林黛玉人物性格 。
教学难点: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主要手法 。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看视频、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品读法 。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仔细观看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发展,视频放完了,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吗?没错就是《红楼梦》 。那林黛玉进贾府看到的是怎样的豪门家族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个美丽的女子走进贾府,走进《红楼梦》,进而走进林妹妹的内心 。
现在开始我们的新课《林黛玉进贾府》 。(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①同学分享课前收集资料,介绍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
明确:
作者: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也有说曹頫之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