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5篇目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5篇( 六 )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 。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高鹗续写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
②初识林黛玉
昵称:林妹妹
字:颦颦(宝玉送之)
名号:潇湘妃子
爱好:吟诗作赋
最喜欢读的书:《西厢记》
家世:父亲林如海,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于黛玉十岁左右去世 。
生平: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 。后因父母双亡,便常住贾府,虽为寄人篱下的孤儿,但生性孤傲,天真率直,是封建思想的叛逆 。她蔑视功名利禄,与宝玉相知相爱 。但这一爱情最终被扼杀,黛玉泪尽而死,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
身世(木石前缘):前世的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宝玉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每天给绛珠草灌溉,绛珠草修成人形以后,为了偿报灌溉之情,所以随之到凡尘,上演这悲金悼玉的故事 。
③初读课文,结合文章标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
明确: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贾政,一个女儿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
1.上节课我让同学们课后预习了这篇小说,现在大家在课上默读一遍课文并以语文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讨论得出本文的情节由七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1):林黛玉初进贾府
第二部分(2~4):拜见贾母、邢王夫人、迎探惜三姐妹
第三部分(5~6):初见凤姐
第四部分(7~11):拜见两位舅舅,介绍宝玉
第五部分(12):陪贾母进晚餐
第六部分(13~14)宝黛初会
第七部分(15~16)安排起居
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我们知道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以及所见到的人物:她先到贾母院,见到了三春、大舅母、二舅母,然后去贾赦院,但没见着,又去贾政院,也没得见,最后回到贾母院,见到了一生中的知己——宝玉 。
2.大家默读课文,分析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林黛玉?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人物形象 。
①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
小结:众人眼里的林黛玉:众人是从亲友和长辈的角度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
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小结: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从讨好贾母的角度出发,看到了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凤姐是见过世面的,见多识广 。这段话出自凤口,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
③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小结:贾宝玉心中的林黛玉: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了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楚楚可人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表现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风流俊逸病美人图 。
(脂砚斋评点: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 。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终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
(2)从课文中找出黛玉的行为、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 。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不得了,“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课时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 。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