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例文( 十 )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
本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
三、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
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例文4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
2.了解《朝花夕拾》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
6.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
教学方法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 。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把握特色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 。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标:
①介绍鲁迅,走进课文 。
②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
三、自主学习
1.鲁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记》: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联”;1936年病逝 。
详细介绍见附录一 。
2.或者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五倡会》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导入课文 。
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
3.《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 。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 。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
四、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