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例文( 五 )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
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
①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所以不矛盾 。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
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讨论并归纳:莱畦,石井栏 。
③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
讨论并归纳: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板书) 。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
④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讨论并归纳: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 。2.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板书) 。(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
⑤提问: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讨论并归纳:3.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板书) 。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