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沪教版语文必备参考教案五篇( 五 )


明确: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_彩甚为悲伤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英雄又是诗人的人物最终归于“空虚” 。“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
问2:第4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 。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
问3:结尾段感情如何?
明确:“客”心悦诚服 。心情更加喜悦 。“喜而笑”、“相与枕藉” 。
问4: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明确: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
问5: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
明确: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 。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
问6:为什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明确:
(1)引出赋的特点 。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等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在创作风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为主” 。形式上:句式对称整齐,声律和谐押韵(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
二、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
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4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味感受 。
三、扩展:比较阅读 。
1阅读《后赤壁赋》,体会两篇《赤壁赋》的思想意义、写法方面的异同 。
讨论题:
(1)第1段“找鱼找酒”的叙述在构成情感线索上有什么作用?
(2)梦中遇见道士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3)写了梦游的经过后,作者又添了梦醒寻道士的一笔,寓意是什么?
4)《赤壁赋》有直接表达情感的特点,与之相比,《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与《赤壁赋》有何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的向往,这是强烈的家国情怀 。同时发出功业难成、光阴虚掷的感慨 。词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情 。
《赤壁赋》:作者超脱了被贬谪的苦闷,也超越了人生短暂的苦恼,进入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一层的思考 。赋抒发了丰富的情感,更阐发了人生哲理,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理 。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则读书笔记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3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相关录像 。
课堂教学设计: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