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
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了解剧情 , 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 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
过程与方法 : 1.熟悉剧情 , 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 , 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 , 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 走出封闭 , 走出传统 , 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 , 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
【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 理解剧本的主题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演读法 2.讨论法 3 ,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分角色演读课文 , 整体感知 。把握剧情;引读提高 , 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 , 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层探究 , 合作研讨 。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 , 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 , 联系现实 , 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方案】一、导语设计
数不清的枣儿 , 爹喊自己的娃来吃 , 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 , 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 。他们使劲喊 , 娃不应 , 爹也不应 。漫山遍野无人应 。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 。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 。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读 , 整体感知 , 把握剧情
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 , 一人读老人 , 一人读男孩 。其余同学点评 。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 , 读出长者的风范 , 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 。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 , 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 , 十分亲热 。在谈话中 , 老人回忆有关“枣 。儿”的往事 , 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 , 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 。他们满怀亲情 , 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 , 回到自己身边 , 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
三、引读提高 , 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 引导学生揣摩剧情 , 把握人物形象 。
多媒体显示: 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 , 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关于男孩
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关于枣儿:
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 , 这样写 , 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 , 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 , 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 , 也可点评 。
活动成果展示:
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方案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
学习重点
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播放《哆来咪》这首歌 , 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 。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 , 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
二、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 , 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 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
推荐阅读
- 202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1三年级语文教学期末工作总结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 一年级语文期末教学总结 期末语文教学任务总结通用
-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计划5篇
- 语文教学反思总结怎么写 语文重要教学反思总结
- 小学语文教师自我介绍简短 小学语文教师自我介绍
- 二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21 二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22
-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
- 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小学阶段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