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作者( 二 )


注释
①晚岁 , 老年 。偷生 , 苟且活着 。
②这句是说怕我还要离开 。却 , 还 , 仍 。
③好(hao浩)追凉 , 喜欢乘凉 。
④煎百虑 , 内心为各种忧虑所煎熬 。
⑤赖知 , 幸亏知道 。
⑥糟床 , 造酒用的器具 , 即榨床 。注 , 指酒流注 , 表示酒已酿成 。
⑦足 , 足够 。斟酌 , 指饮酒 。
⑧迟暮 , 指晚年 。
译文
人到晚年了 , 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 , 但又迫于无奈 , 终日郁郁寡欢 。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 , 寸步不离 , 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
闲来绕数漫步 , 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 , 可事过境迁 , 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
一阵凉风吹来 , 更觉自己报国无门 , 百感交集 , 备受煎熬 。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 , 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 , 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 , 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
其三
群鸡正乱叫 , 客至鸡斗争 。
驱鸡上树木 , 始闻扣柴荆① 。
父老四五人 , 问我久远行② 。
手中各有携 , 倾榼浊复清③ 。
苦辞“酒味薄④ , 黍地无人耕 。
兵革既未息⑤ , 儿童尽东征 。”
请为父老歌 , 艰难愧深情⑥ 。
歌罢仰天叹 , 四座泪纵横 。
注释
①柴荆 , 指简陋的家门 。犹第一首中之“柴门” 。
②问 , 有问候、慰问的意思 。
③倾榼(ke科) , 从酒器中倒出酒 。“榼”是古代盛酒的器具 。浊复清 , 有浊酒也有清酒 。
④苦辞 , 反复地说 , 表示歉意 。主语是“父老” 。
⑤兵革 , 兵器衣甲 , 借指战争 。
⑥艰难 , 指父老们生活困苦 , 酒来之不易 。
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 , 客人来时 , 鸡又争又斗 。
把鸡赶上了树端 , 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 , 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
手里都带着礼物 , 从榼里往外倒酒 , 酒有的清 , 有的浊 。
一再解释说:“酒味之所以淡薄 , 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
战争尚未停息 , 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 , 在艰难的日子里 ,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
吟唱完毕 , 我不禁仰天长叹 , 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 , 悲伤之至 。
赏析
【羌村三首作者】 杜甫的《羌村三首》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 安史之乱爆发 , 第二年(公元756年)六月 , 潼关失守 , 玄宗逃往四川 , 杜甫携妻儿逃至鄜州寄居在城北的羌村 。七月 , 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 , 是为肃宗 。杜甫闻讯 , 立即只身北上 , 投奔李亨 。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 , 押回已沦陷的长安 。直至次年(公元757年)四月 , 才冒险逃出长安 , 来到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 , 任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 , 触怒皇上 。这年闰八月 , 肃宗命杜甫回鄜州省亲 , 实际是将他停职放归 。经过多日长途跋涉 , 杜甫终于回到鄜州 , 与家人团聚 。《羌村三首》就是他刚到家那几天所见所感的艺术写照 。
《羌村三首》是一组事件连贯、主题集中的组诗 。分开来看 , 各自成篇 , 合起来看 , 又是一个绾连统一的整体 。
第一首写初见家人的情景 。杜甫是傍晚时到家的 。开头两句“峥嵘赤云西 , 日脚下平地” , 描写落日云霞 , 可知诗人到家的时间 。“峥嵘” , 本指山势高峻 , 这里借以形容“赤云” , 因云屋重叠突起 , 状如山峰 。“赤云” , 指云为落日所映红 , 俗称晚霞 。“日脚” , 指夕阳从云缝中透出的光柱 , 好似太阳的脚 。“柴门鸟雀噪 , 归客千里至”两句 , 写门庭破落 。“柴门” , 用树枝荆条编成的门 , 常借代贫苦人家 , 这里指杜甫在羌村破落的家 。“鸟雀噪” , 指归巢的鸟儿 , 在叽叽喳喳地乱叫 。“归客” , 回家的人 , 作者自指“千里” , 从很远的地方 。诗人离家一年之久 , 几遭折腾 , 历尽艰辛 , 才到达家门 。以上四句 , 写诗人刚到家门时看到的景物 , 勾画了一幅荒村晚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