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六经是指选择题

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 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 , 还有一本《乐经》 , 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 但后来失传 , 只剩下五经 。
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我注《六经》 , 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的方式读的很苦 , 需要皓首而穷经呢 , 把头发都读白了 , 把所有的书读完了 , 可以去批注了 , 了解了这一切 。
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做《六经》注我 , 真正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的典籍以后 , 用来它诠释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三十岁这个年纪 , 真正在中国古人的文化坐标中 , 他是一个心灵建立自信的年纪 。
它不在于很多外在事物形成对立 , 而形成一种融合和提升 , 就像泰山上的一幅楹联 , "海到尽头天做岸 ,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 , 它讲的永远不是征服 , 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 , 就像大海到了尽头 , 苍天为岸 , 没有边界 , 人生走到山峦的顶峰 , 并不是一种夸张地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 , 而是我自己成为山顶上一座峰峦 。其实这就是"六经"注我的一种解读 。
所以三十而立应该说孔子一直在教学生是一种朴素的、简约的生活方式 , 很多东西不该操心的就不要操心了 , 把眼前做好 。我们知道 , 孔子其实他对于神、鬼的东西不大提起的 , 这就是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学生问到这些事情 , 他都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
曾经有他的学生去问鬼神 , (话音外)"老师真的有鬼神吗?那些鬼啊、神啊究竟是怎么回事?""人间的事你还没有做好 , 所以就不要考虑鬼神的事了 。"那么老师淡淡地告诉他说:"未能事人 , 焉能事鬼?"人间的事你侍奉好了吗?你这种学习还是先朴素一点 , 从眼前开始 , 学会人际关系 , 别去考虑鬼神 。
后来又问了一个很玄的问题 , (话音外)"老师 , 人总会死的 , 那么死人是怎么回事呢?""生的事你还没有弄明白 , 开吗又去提到死呢?"老师又淡淡地告诉他:"未知生 , 焉知死?" 。其实"未知生 , 焉知死?"这六个字对我们都是一个启发 , 就是在你初期学习的时候 , 先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地学习并且建立 , 不用超越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或玄而又玄的东西 。
只有这样一点一点学起来 , 到了该立的年龄 , 才真正可以立起来 。所以所谓"三十而立"我的理解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 , 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 , 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 , 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 。
我知道中国很多文人做的事情是不求功利目的的 , 柳宗元的诗说的好 , 叫作"独钓寒江雪" , 我们想一想 , 在这样一个清冷的冬季 , 我们视野中的那个孤独的蓑立翁 , 他钓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在冬天能够钓上鱼来 , 但是他是为了钓雪而去 。这就是魏晋人所说 , 你去访朋问友 , 可以一夜跨越膳溪 , 翻山越水到了朋友的门前不敲门就返回了 。
【高考文化常识六经是指选择题】
为什么?我想念这个朋友 , 我乘兴而来 , 我到了 , 尽兴而返 。也就是说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 , 这大概是一种立的标准 , 也就是自己认可了 , 我一生所为有什么样的准则 。
当这样的准则再流失过去 , 再走过十年 , 四十而不惑 。话音外:于丹教授认为 , 并不是每个人到了四十岁时都能够做到不惑 , 现代社会充满了变数 , 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 , 工作压力又非常大 , 在这样的环境中 ,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其实关于惑这个概念 , 我们在《论语》的不同场合看见过阐述 , 所谓"仁者不忧 , 智者不惑 , 勇者不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