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回纥( 三 )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 即江东 。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
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 淮水东面 。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地区 。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
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历十月 。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 。《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
干支月相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
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
人的称谓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