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学的文化常识( 二 )


][文]是有物叫宜的意思,喻指现象界的种种事情 。至于[文化]一词,是[人文化成]的简称,出自《周易.贲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之文的刚柔交错,意为阴阳变化,指自然界日月星云、风雨阴晴等现象 。
由观察这些天文现象而获知时候季节的变化;天文与人文对举,凸现人文不是泛言人的具体生活,而是有一道德判断安置与其中,以此辨别人能不与禽兽同筹,而生活不流与动物式的本能与任性 。[文明]是文而明,[明]指生活中粲然明确的内容,是言规范人论,成就德性的礼仪教化 。
至于人文 。重点在[止] 。
止是安处的意思 。故观察人文,即可知礼仪所在而知所处,并以之化成天下 。
[化]是衍生发展,[成]指效用而言;[化成]即言衍化并发生效用 。
1.陆游和唐婉的爱情 放翁的名篇《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
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
2.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典故:采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 为文王,东伐纣 。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 。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 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 怀念之情 。
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 ·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 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
【不可不学的文化常识】“难 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 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 写 。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

4.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 。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 。
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 。
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 。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