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四 )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难点: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化聚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心也非常强,部分学生的书写仍旧比较潦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要改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信心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