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六 )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
⑴会看 。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
⑵会听 。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
⑶会想 。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⑷会说 。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
⑸会用 。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
⑹会做 。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
⑺能讨论 。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
⑻能评价 。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班学生人数50人、四班学生人数51人 。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
3、学习态度及习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 。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 。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 。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