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三 )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
⑴会看 。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
⑵会听 。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
⑶会想 。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⑷会说 。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
⑸会用 。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
⑹会做 。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
⑺能讨论 。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
⑻能评价 。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
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