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唐伯虎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唐伯虎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唐伯虎简介
一、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 , 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 , 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江苏苏州人 。
举乡试第一(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 , 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 , 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 。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
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 , 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 。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 。其父唐广德 , 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 , 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 。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 。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 。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 。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 , 拖入刑堂棍打 , 押入大牢 。
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 。释狱后,落魄潦倒 , 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 。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丹青上大有进展 。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 。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 。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他自称桃花坞主 , 曾作《桃花庵歌》 , 自比采花仙人 。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坎坷一生,贫困凄苦,享年五十四岁 。
二、 唐伯虎的轶闻轶事
「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人们只知道他少年时候顽皮;青年时风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 。所以世人将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叶,以至於编造成许多传奇小说,例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等 。但关於传说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实,但可以透露出,这位才子画家性格上的风流狂放,不居礼法 。
当时,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画家 。所以,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权势,向唐伯虎要几幅画,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权势,而好结穷人 。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宁愿作画送给穷人 , 也不愿理会那些高官贵人 。
从前有本叫《九美图》的书,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 。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 。但当时唐伯虎却忽略了: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十张美女图?这时,书僮唐兴建议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观去 , 必可轻易的得到十张美女图,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张 , 而这九张美女图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 祝、文、张与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於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 。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 。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 , 祝枝山也辞了知县 , 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 。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 , 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 , 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 。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於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 , 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 。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 , 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
文璧,字徵明 , 亦是唐伯虎的好友 。但因为小时受父亲文林的严格管教,从不敢拈花惹草,所以当唐伯虎和祝枝山瞒著他请来两小妓对他开玩笑时 , 徵明即为此写了封长信,规劝唐伯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