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品牌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大品牌该如何做?( 四 )


所以 , 在营销的四个因素里面 , 渠道的护城河是最高的 。
作为一个新品 , 你在这个领域 , 与巨头PK的成本是最为昂贵的 , 你付出的可能不是代价 , 而是生死代价 。
我们看 , 这些年很多新锐品牌在崛起 , 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都因为绕开了渠道战争 , 把打江山的成本降到了最低 。
三只松鼠 , 渠道是电商 , 最开始并没有和良品铺子在线下竞争;喜茶 , 因为奶茶店行业集中度不高 , 所以没有巨头可以垄断;TST/麦吉丽等微商 , 渠道是人头和微信 , 也没有和美妆行业的对手直接碰撞 。
这几年如果想做大做强 , 不论你在什么行业 , 都要争取先成为电商品牌、微商品牌、新零售品牌以及社区品牌 。 绕过渠道为王的巨头 , 先占领某个山头 , 再图谋整个江山 。
3. 价格:定价 , 定的不是利润 , 而是你的竞争成本很多创业者以为定价就是找到一个消费者能接受 , 我还能赚得最多的数字 。
这种理解太过粗浅 , 其实定价是你企业营销模式的终极体现 。
定一个低价 , 只是因为要“薄利多销”吗?
不止 。 当年宝洁和联合利华进入中国 , 旗下的飘柔、潘婷等洗发水品牌就定了一个超低价格 , 中国消费者一看明星代言的国外大牌 , 居然比国产品牌还便宜 , 自然选了国外大牌 。 如今 , 国产洗护品牌的市场 , 已经被宝洁和联合利华打压不断萎缩 。
这种价格策略 , 是先以低价占领市场 , 形成垄断效应 , 然后再想办法涨价收割市场 , 或研发其他高利润的品牌收割市场 。
这种价格策略带来的“竞争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那同样是快消品 , 加多宝和红牛为什么在饮料界定了高价?
高价可以带来更多利润 , 高价也可以定位高消费人群 , 但高价的意义不止如此 。
这种高价带来的高利润可以支撑他们每年巨额的广告投入 , 他们可以凭借铺天盖地的广告压制其他对手 , 对手即便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 , 也在品牌力上永远弱于自己 。 所以 , 这种高价也一样拉低了“竞争成本” 。
4. 推广:流量成本并不是越低越好当我们研发了好产品 , 有了销售渠道 , 定了一个不错的价格 , 马上就会遭遇流量战争 。 无论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创业品牌 , 你都必须通过流量去获客 , 通过流量去侵占消费者心智 , 夯实你的品牌定位 。
麻烦的是好的流量都很贵 , 哪个品牌不想冠名CCTV的春节联欢晚会?但你有几亿的广告费吗?
前几年 , 为什么很多APP品牌开始做线下推广?因为发现线下人头拉客 , 也比采购线上流量更便宜;现在火热的私域流量 , 就是在利用微信社群这些互联网基础设施 , 尽量多地触达用户、留存用户 , 以便生意能够细水长流 。
这个时代去创业 , 品牌早期要做的不是采买流量 , 而是要想办法生发流量 。
怎么才能“生发流量”呢?就是把你的用户、你的员工、你的产品、你的渠道商 , 把你所能利用的一切都作为媒体来看待 , 把采购流量的成本补贴到他们身上 , 想办法让他们帮品牌分享、转发 。 这样的案例就太多了 , 前有小米 , 后有拼多多、完美日记等 。
实际上 , 这几年能够快速崛起的品牌 , 几乎都是玩用户经营的高手 。
但很多品牌之所以做不大 , 也是被这个成功模式给限制住了 , 很多时候是他们固守流量的ROI(投资回报率) , 不愿意增加流量的成本投入 。
通过用户经营去获取用户的确成本更低、也更加优质 。 但是这种方法本质上是靠社交关系去裂变 , 而社交关系链条也是有流量天花板的 。 成功的企业难免会有“路径依赖” , 他们尝过了一些低成本获客的甜头 , 就不愿意为企业的未来做高成本投入 。
这一点上 , 有远见的反而是一些微商企业 , 比如麦吉丽 。 麦吉丽原本是一个微商品牌 , 但微商想要做的更大就必须进入主流市场、进入大众视野 。 所以 , 麦吉丽这几年在大量地做内容冠名 , 努力转型做一个有品牌力的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