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每周身体恢复情况详解


产后每周身体恢复情况详解

文章插图
体重减轻大约5千克:分娩后不久 , 由于胎儿、胎盘、羊水等被排出体外 , 新妈妈的体重会减少5千克左右 。
恶露量较大:生产后 , 子宫中的残留物会经由阴道排出体外 , 形成恶露 。 产后3~4天的恶露为血性恶露 , 呈血液颜色 , 无异昧 , 量较大 , 但不超过平时的月经量 。 血性恶露中有时会有小血块及坏死蜕膜组织 , 这是正常的 。
子宫逐渐缩小至拳头大小:怀孕时膨胀的子宫在产后需要慢慢恢复到孕前的状态 。 在产后第1周 , 子宫回位、收缩都比较迅速 。 一般产后1周后 , 子宫位置就会从肚脐处下降到耻骨的位置 , 大小也缩得和一只拳头差不多 。
新妈妈精神倦怠:妈妈在生产时耗费了大量体力 , 在产后1周时间内 , 大多数时候会觉得倦怠 , 需要多多卧床休息 。 注意 , 随着分娩的结束 , 妈妈体内的激素分泌会发生急剧变化 , 部分新妈妈可能因为激素分泌变化而导致情绪大起大落 , 因此要注意调试自身的情绪 , 避免引发产后抑郁症 。
疼痛感逐渐消失:妈妈在生产时用力巨大 , 身体在产后会有酸痛感觉 , 浑身不适 。 这种感觉一般在分娩2~3天后就会消失 。 经历了会阴侧切的妈妈 , 侧切伤口的疼痛感会在分娩4—5天后逐渐消退 。
产后第2周体重仍有下降:随着恶露的排除 , 以及尿量的增加、出汗和乳汁分泌等因素 , 新妈妈的体重还会有一定的下降 , 具体减重量因人而异 。
恶露量变少:进入本周后 , 新妈妈的恶露量会逐渐变少 , 颜色也由鲜红色逐渐变为浅红色直至咖啡色 。 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 , 浆液增加 , 也叫浆液恶露(一般发生于产后5~1 0天) 。 如果本周新妈妈排出的恶露仍然为血性 , 并且量多 , 伴有恶臭味 , 请及时咨询医生 。
子宫缩小至棒球大小:新妈妈的子宫位置在继续下降 , 并逐渐下降至盆腔中 , 子宫本身也在变小 , 大约缩小至棒球大小 。
身体比较疲惫:虽然新妈妈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 但却要开始规律地为宝宝哺乳 。 每天昼夜不停的哺乳工作 , 会极大地影响妈妈的休息 , 所以妈妈在第2周会比较劳累 。 家人应多分担并协助新妈妈照料小宝宝 。
温馨提示:大多数妈妈的乳汁已开始正常分泌 , 在这一周可以适当喝一些有催乳功效的汤粥 。
产后第3周恶露逐渐变成白色:进入本周之后 , 大多数新妈妈的浆液恶露会逐渐变成白色恶露 。 恶露呈白色或黄色 , 比较黏稠 , 类似白带 , 但量比白带大 。 恶露中的浆液逐渐减少 , 白细胞增多 , 并有大量坏死组织蜕膜、表皮细胞等 。 偶尔恶露中还会带少量血丝 , 这是正常的 , 不必太过担忧 , 继续观察即可 。
子宫已经完全进入盆腔:子宫继续收缩 , 子宫的位置已经完全进入盆腔里 , 在外面用手已经摸不到了 。 不过 , 宫颈口还没有完全闭合 , 所以新妈妈仍需要注意阴部的卫生 。
逐渐适应了新生活:经过两周的哺育实践 , 大多数新妈妈逐渐熟悉了喂养宝宝的规律 , 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 尽量同宝宝保持步调一致 , 从而避免太过劳累 。 所以在这一周 , 妈妈精神欠佳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
产后第4周恶露大多已经结束:大多数新妈妈的恶露此时已经排干净 , 开始出现正常的阴道分泌物——正常颜色的白带 。 不过 , 恶露持续的时间与新妈妈的体质相关 , 也有一些新妈妈在本周仍会排出黄色、白色恶露 。 一般来说 , 剖宫产的妈妈 , 恶露的结束时间相对更旱 。
外子宫口关闭:子宫的体积、功能仍然在恢复中 , 只是妈妈对此已经没有感觉 。 一般来说 , 子宫颈在本周会完全恢复至正常大小 。 同时 , 随着子宫的逐渐恢复 , 新的子宫内膜也在逐渐生长 。 如果本周新妈妈仍有出血状况 , 很可能是子宫恢复不良 , 需要咨询医生 。
精神逐渐饱满:新妈妈在哺喂宝宝、与宝宝的不断接触中 , 彼此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 加上身体恢复良好 , 新妈妈这时候的心情愉悦、精神饱满 。
产后第5周阴道分泌物开始正常:正常情况下 , 新妈妈的恶露此时已经全部排出 , 阴道分泌物开始正常分泌 。 如果此时新妈妈仍有恶露排出 , 就不太正常 , 需要咨询医生 。
子宫在继续恢复:随着子宫的进一步恢复 , 其重量已经从分娩后的1 000克左右减少为大约200克 。
阴道逐渐恢复中:一般在产后1周左右 , 阴道就会恢复至分娩前的宽度(自然分娩的新妈妈阴道会比分娩前略宽) , 但直到分娩4周后 , 阴道内才会再次形成褶皱 , 外阴部也会恢复到原来的松紧度 。 骨盆底的肌肉此时也逐渐恢复 , 接近于孕前的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