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营养学是门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科学 。 而我国自古代开始 , 便已经涉及到营养学相关的内容 。 尤其以中医药理论为主的养生哲学 , 更时与营养学有着这样那样密不可分的关系 。
众所周知 ,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其中的“药食同源”等理论更是营养学从治病到预防疾病发展的趋势 。
《中医基础理论》详细介绍了五大脏腑与自然界五色、五味、四季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 人们可以通过简单易学基础衍生到日常生活习惯中 , 以不按照个人喜好暴饮暴食 , 严格按照食品的两性(温性、寒性)和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食品 , 达到体内外相对平衡的状态 , 使身体健康 , 达到预防疾病的功效 。
在7000多年前 , 古老的中国就把营养学的研究展开了 。 7000年前 , 人类的最初研究是从食物是否有毒开始的 。 神农尝百草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有毒 。
在3000年前 , 社会安定 , 黄帝诞生 , 并把食物的研究推前了 , 有书《黄帝内经》 , 记载了食物的核心:五谷为养 , 五果为助 , 五畜为益 , 五菜为充 , 气味和而服之 , 以补精益气 。 就是说 , 3000年前的祖宗认为谷米必吃 , 水果配合吃 , 肉类增加一下口味就可以了 , 各种蔬菜就是补充能量的食物 , 这些都一起吃 , 所以就合
适人体了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文章插图

在2000年前的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低 , 则提出了饮食的法则:“把你的食物当药物 , 而不是把你的药物当食物 。 ”就是提出了多吃食物少吃药、提前预防疾病为主的医学思想 。
大约在1616年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 , 树立了新的思维观点 。 他对现代营养学的主要贡献是把食物从整体进行分解 , 确定了现代营养学的思想基础 。 他的思想一出 , 人类就开始了分解的思维 , 将人的器官分解来研究 , 把食物分解开来研究 。 人类进入了分解的历史 。
而当时的中国到了1616年左右 , 还没有确立分解思维 。 除了李时珍等医学名家 , 确立了食物另外的研究 , 就是关于食物温、热、寒的分类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 , 分十六部、六十类 , 1578年著成 , 代表了中国古代食疗的高峰 。
最后一个是以1900年为主 , 西方人按照笛卡尔的思想 , 把食物分解了 , 并提取了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成分 。 从此出现了六大营养素的研究 。 1950年以后 , 中国也开始了学习这六大营养素的跟踪历史 , 这就是营养学的发展历史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现代营养学起源以1900年发现碳水化合物开始 , 并逐渐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