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饭,饿一顿就好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很头疼 , 孩子好好吃顿饭太费劲了!不是这也不肯吃那也不肯吃 , 就是不给看汪汪队就不吃 。
好不容易吃了 , 吃饭速度堪比蜗牛 , 饭都凉透了她也才吃了不到一半......
摊上饭渣宝宝 , 每次吃饭都是考验母子亲情的时刻!想必各位家长都尝试过很多方法 , 也肯定听大家说过:「孩子不好好吃 , 饿几顿就好了 。 」
这个方法到底行不行呢?

孩子不好好吃饭,饿一顿就好了?

文章插图

【孩子不好好吃饭,饿一顿就好了?】短期来看饿几顿真挺奏效
很多家长发现 , 孩子不好好吃饭 , 饿几顿确实有效 。 但是时间一长 , 好像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 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解释这个原因 , 我们得先说说 , 为什么短期有效 。
有一种原因是 , 「自然惩罚法」在起作用 。
自然惩罚法的意思呢 , 就是让宝宝自己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 。
不好好吃饭的后果就是 , 饿肚子 。
当然啦 , 我们用这个方法 , 不是为了饿孩子 , 而是要让宝宝知道 , 如果这一顿不好好吃 , 就只能饿着肚子等下一顿了 。
所以 , 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 , 一定要和宝宝说清楚:
宝宝要自己吃饭 , 如果不好好吃 , 过了时间爸妈就会把食物收起来 。
而且 , 宝宝是没有任何零食来填肚子的 。
所以 , 如果肚子饿了 , 只能等到下一顿 。
这样操作几次之后 , 宝宝会明白 , 如果不好好吃饭 , 就会挨饿 , 而挨饿的滋味不好受 , 宝宝自然也会乖乖吃饭了 。
但更有可能是 , 联结主义在发挥作用 。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联结主义 。
联结主义认为情境感觉和动作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是学习的基础 。
举一个和吃相关的小例子:夕夕第一次吃巧克力 , 甜甜的巧克力一下子打开了夕夕味蕾世界的大门 , 马上就喜欢上了吃巧克力 。
夕夕把他吃巧克力的动作和满足开心的心情联结在一起了 。 于是 , 夕夕一想起巧克力 , 就会高兴起来 , 口水直流 , 还想吃!
那饿几顿背后的联结主义该怎么解释呢?我们先模拟饿几顿饭后 , 本来并不想吃饭的孩子在想什么?
我要是不吃饭的话 , 爸爸妈妈会凶我 , 还把我的碗拿走 , 我好害怕 。
如果数到 10 我还没吃 , 爸爸就不让我吃饭 , 而且午饭也不给我吃 , 我还是乖乖吃饭吧 。
这就是联结主义在发挥作用 。 孩子把不吃饭和害怕惩罚、害怕父母生气联结在了一起 。 为了逃避这种恐惧的心情 , 孩子就会选择把饭吃了 。
因此 , 在短时间内 , 饿几顿似乎真的很奏效的 。
时间一长为啥这招不好使了?
但有经验的爸妈很快就发现 , 这招不那么好使了!
好像孩子已经知道这是大人的套路 , 饿几顿就饿几顿 , 总能吃上饭的 。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驱动孩子吃饭的是害怕或恐惧的情绪 , 而不是发自内心的 。 由于孩子性格不同 , 有的孩子可以养成吃饭的习惯性坚持下去;
但有的孩子 , 一旦环境人物改变 , 没有人管吃不吃饭 , 或者没有人因此生气的时候 , 就会变得没有动力了 。
比如:
当孩子们去老人家里住上几天 , 老人们也不会因为他们不吃饭而惩罚他们 , 小朋友们便不会害怕受到惩罚;
再或者当小朋友开始上幼儿园 , 一顿三餐都在幼儿园 , 老师们会鼓励引导他们多吃饭;
但是并不会因为他们不吃而训斥他们 , 于是也不用担心大人生气了;
还有的小朋友们多次实践后 , 用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发现 , 其实这都是父母的套路 。
比起生气 , 爸爸妈妈更多的是担心和关心他吃饭这件事 , 认为可以和爸爸妈妈来一场心理上的博弈 。
这时候 , 他们就会重新衡量吃饭这件事 。
再加上之前恐惧和害怕的心情导致他们从心底不喜欢吃饭 , 以后再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就是难上加难了 。
那有啥短期和长期都有效的妙招呢?
看到这儿 , 肯定有家长会想:哼 , 虽然饿一顿长期没效 , 但是当下有效就够了 。
孩子不肯吃的时候 , 急都急死了 。 哪里还能想到短期长期的!
别着急 ,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出几招短期长期都有效的小妙招 。
试一试「感觉探索法」和「具体数字法」
小朋友有时候不喜欢吃饭 , 是因为不喜欢咀嚼 。 嚼不烂的食物在嗓子里吞咽 , 小朋友会感觉不舒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