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常用的15个营销技巧 常用的营销技巧有哪些?( 三 )


参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突出你要表现的目标关键项 , 而且用户立马就能get到 。 它比大量的形容词、数据、理论等都要更实用 。
07
让人着魔的沉没效应
过高的目标往往会让人放弃 , 而如果先设定一个低难度目标 , 当达成此目标之后 , 完成最终目标才更有可能 。
心理学家认为 ,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时 , 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 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
当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关注和成本的时候 , 我们就更愿意在之后继续下去 , 因为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 。
而这些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投入 , 如金钱、时间、精力、形象等等 , 统称为 “沉没成本” 。
比如线上购物消费了380元 , 得知满450减50元时 , 你是不是觉得应该再买够450元?这就是策划者对于沉没效应的利用 。
再比如拼多多邀请好友助力 , 满100元就能提现 。 你开始分享出去 , 红包金额很快就涨到90几元 , 但之后越涨越慢 , 甚至好友点击一次只增长了几分钱 。

这个时候你会放弃吗?
很多人明知道被套路了还是会继续 , 因为之前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 所以继续四处分享转发 , 不断为拼多多带来新用户 。 这也是沉默效应 。

08
学会给用户贴上标签
给用户贴上标签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在线下销售用得特别多 , 比如说:“你是一个好爸爸”、“听说干您这行的都很有钱”、“您对家人一定特别好”......这些都是贴标签 。
然后人们就在那一刻下意识的按照这个标签去要求自己 , 以便达到一致性 。
贴标签即是将某个特质、态度、信念、习惯等贴到某个人身上 , 相当于是对这个人做了一个要与该标签一致的暗示 。
结果 , 他也会表现得与标签一致 。 你说他是 “一个非常诚信的人” , 结果他确实在那一刻变得非常诚信了 。
09
价格敏感不是问题 , 一定要打消
绝大多数人对于价格是敏感的 , 一旦觉得贵 , 就可能放弃购买 。
这个时候 , 除了 “降价打折”、“制造稀缺感” 和 “强行说服” , 你需要有效减少消费者购买贵产品的阻碍 , 让他们更意愿买这个贵的 。
比如:

1) 塑造内行形象:“你买贵的 , 因为你是内行” 。

2) 打击动机:“你买贵的 , 因为便宜的不能帮你达到目标” 。
3) 利用群体:“你要买贵的 , 因为不该买的人都买了” 。
4) 转移归类:“你要买贵的 , 因为这个归类下它并不贵” 。
5) 拉近目标距离:“你要买贵的 , 因为你已经非常努力” 。
6) 利用经验习得效应:“你要买贵的 , 因为你过去吃过亏” 。
7) 转移消费:“你要买贵的 , 因为要用它做更有意义的事” 。
8) 展现惊人的产品事实:“你要买贵的 , 因为它真的太棒了” 。
9) 唤起理想自我形象:“你要买贵的 , 因为这就是我” 。
10
亮出缺点 , 也可以创造效益
在指出产品的一个轻微缺点时 , 也可以创造出一种认知 , 让大众觉得这个公司这个产品是值得信任的 。
太完美的东西大家可能怀疑 , 反而抛出几个不痛不痒的缺点 , 不仅与产品本质不冲突 , 还可以提升用户的好感度 。
这也非常符合现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 。
现在大家青睐的未必是大品牌 , 而是他们喜欢的 , 他们认可的品牌 。
这样的品牌并不是完美的 , 他们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 , 有优点也有缺点 , 不再是过去品牌那样每天都是树立高高在上的形象 , 一点缺点都不能有 。
而当你有缺点的时候 , 更容易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 他们也能接受 。
11
相比得到 , 人们更害怕有损失
人们面对类似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 , 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 这是因为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 , 我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