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如何调理 这些方法让你脾胃健康( 四 )


其二、爬山 。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 叫做“谷气通于脾” 。 请注意, 在繁体字中, 山谷的谷写作“谷”, 而谷物的谷写作“毂”, 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 脾受纳故” 。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 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 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 山谷之气 。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 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 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 就是脚尖着地, 脚后跟抬起, 能抬多高抬多高 。 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 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 。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 不妨经常锻炼脚趾 。 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 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 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 这样效果才会好!
其四、推腹法 。 总之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 。 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 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 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 道理想通了, 解决问题就容易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 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其五、跪膝法 。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 使气血流注于胃经 。 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 在此不一一列举, 坚持练一阵子就会知道的了 。
其六、捏脊法 。 简言之, 就是捏脊梁骨, 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 捏的时候, 不必拘泥于穴位, 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 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 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
其七、吞唾液养生法 。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 。 中医学认为,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 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 灵丹妙药虽好, 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 能使人延年, 除百病 。 ”
其八、拉筋 。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 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 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 其效果更加显着 。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 心为汗, 肺为涕, 肝为泪, 脾为涎, 肾为唾, 是为五液 。 ”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 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 气血之华, 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 对养生保健有着特殊的作用 。 古代医家认为, 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 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
唾液养生法有二种, 其一为西汉道人蒯京所创食玉泉, 此法过于繁复, 不太易掌握, 故在此略过不提 。 其二为赤龙搅华池 。 所谓赤龙即舌头, 华池即口腔 。 就是说, 在非饮食情况下, 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 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 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 再徐徐咽下 。 当然, 你还可以化繁为简, 那就是用舌头抵住上颚几分钟, 口腔中自然后充满了唾液 。 据书报所载, 长寿之乡如皋的很多老人, 每天都要练此功法 。
中医灸疗调理脾胃不好
肚脐, 也叫神阙穴, 是连接脐带的地方, 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 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 就好像瓜蒂一样, 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 。 我们也可理解为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 。 所谓神阙, 即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 地位极其显贵 。 实际上, 在人体当中, 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心藏神, 肾藏志, 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 。 心属火, 肾属水, 水火不能通达调济, 就会引起阴阳失调, 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 而在肚脐眼上的神阙穴, 是腹部的核心, 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 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如五更泻、慢性腹泻、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
现代人的脾胃虚弱, 大都是脾阳虚, 艾炙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 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炙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
其一、道家的炙脐秘方: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 加上艾绒一同打烂, 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 小指甲面那么大, 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之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即可 。 不过也可用吴茱萸、藿香、佩兰之类的芳香之物来替代(最好是打成粉) 。 脾胃虚弱者一般来说其化湿的功能都会受损, 如果脾胃只是一般意义的虚弱, 则可采用冬瓜、薏米等利水除湿之物来去湿, 而对于那些脾胃严重虚寒者而言, 最好的办法不是利水除湿而是用芳香之物如藿香等来燥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