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ugc用户粘性的几大方法 怎样提升ugc用户粘性?

这几年 , 越来越多的产品形态引入了UGC(UGC , 互联网术语 , 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 , 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编者注) , 社区型产品自不必说 , 大量的非社区型产品也在追这个时髦 , 尤其是工具类(低粘性、使用时间短)、电商类(低频 , 非刚需)产品 。
比如你打开墨迹天气看到的节气话题、实景UGC , 再比如你打开网易考拉海购 , 扑入眼帘的种草社区 , 也会忍不住在美妆达人的带动下书写美妆心得 。
之所以各类产品前所未有的重视起UGC , 无外乎于UGC之于产品的附加价值:
1 从产品的核心目标看 , UGC是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加产品粘性的方法首先有过UGC行为的用户普遍留存率高 , 这部分留存一方面来自用户自然留存 , 另一方面来自产品召回(通过点赞 , 回复 , 赞赏 , 被加入精选等系统通知) , 对于低频应用场景、缺乏用户忠诚度的产品来说 , UGC便是一种很好的提升粘性、拉动活跃的手段 。
对于这一层UGC的价值有几个可量化的数据指标:
一级指标:用户的留存、日活
二级指标:用户停留时长
三级指标:UGC数量、质量、互动量
这里的用户不单单是生产内容的用户 , 也包括了参与UGC互动行为 , 以及消费UGC的用户 。 数据表明 , 后两者用户的留存率也要高于无任何相关行为的普通用户 。
2 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 , 相比于PGC , UGC有几个显著的优点:PGC vs UGC
在PGC之外形成更高效率、低成本的内容补充 , 让产品看上去更丰满;
满足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参与感的诉求 , 从产品信息(或功能)的消费者(或使用者)变成生产者和参与者 , 这种参与感的设计拉近了用户与产品距离 , 让产品有了人性化的温度;
对于电商类产品来说 , UGC对于消费决策更可信;商品评价和商品详情页 , 我们通常更相信前者 , 即使有可能是刷单的结果;
除此之外 , UGC也是产品和用户互动 , 收集用户需求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 用户尤其是核心用户可以贡献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想法 , 有时稍加引导 , 就能挖出不错的产品需求和运营灵感 。
基于以上价值 , UGC渐成产品标配 , 也就不难理解了 。 UGC落地到内容形态上有文字、图片、音乐、音频、视频等 , 落地到产品形态上 , 按照生产成本从轻到重依次为:
1、评论:文章评论、商品评价、课程留言、视频弹幕
2、话题:热门话题、主题征文、话题广场
3、问答:问答社区、一对一咨询、一对多问答直播
4、社区: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的用户集群 , 例如豆瓣小组、百度贴吧、明星圈子 , 社区通常包括以上三种产品形态 。
产品可以彼此“学习”一下把UGC做成标配功能 , 运营却有底层看不见的功夫 。 因此 , 这些大量的产品+UGC , 有成功典例 , 但大多运作平平 , 乏善可陈 。
支付宝的9.9版本上线社区功能 , 似乎是打算在支付工具基础上强行做社交 , 引来吐槽不断 。 可见 ,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UGC , 前提是核心需求结合UGC、互动、社交的属性 , 不会破坏产品本身的调性 , 同时能帮助提升用户体验 , 用户有参与进来的意愿和能力 , UGC的定位和冷启动要特别细致规划和操作 , 而非头脑一热草率上线 。
电商单独做一个社区也是没必要的 , 典型的案例就是闲鱼鱼塘 , 初衷是用社区的形态培育二手交易信任环境 , 大多数鱼塘要么微商霸屏 , 要么一潭死水 。 淘宝5.2版本也做过社区 , 6.2版本升级为问答经验社区 , 目前社区入口已经改为消息 。
借用某位大侠说的 , “都是插件+插件 , 社区/社交只是一个插件 , 不妨将曾经插件(社交)+插件(电商)的观念稍微转变一些 , 将社交和电商互相杂糅在一起 。 ”从这里出发 , 商品评价/买家秀、问大家、直播导购/边看边买都算得上淘宝在电商+UGC方面趟出来的 。
不同类型的产品适合不同的UGC内容形态和产品形态 , UGC不必然和社区划等号 。
淘宝功能截图
3 UGC产品的核心运营驱动力UGC产品有三个衡量健康度的指标:内容更新频率、内容质量、用户之间的深度互动 。 这三点共同构成一个成功的UGC产品的氛围基础 。 并且 , 内容质量的重要性一定是高于其它两点 , 因为它将建立UGC的核心壁垒 , 帮助产品实现更多价值 。
UGC产品运营方法论梳理
一、内容更新频率
内容更新频率也即内容的数量、产能 , 内容更新频率高 , 意味着用户每次进来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新内容 , 感受到UGC所构建起来的小型生态社区是活跃的、充满人气的 , 这部分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分发的逻辑 , 充分调动存量内容的展现 , 但主要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持续生产新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