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ugc用户粘性的几大方法 怎样提升ugc用户粘性?( 三 )


流量激励很好理解 , 就是通常上述人工推荐的方式 , 给予头部的UGC内容更大的流量曝光 , 更多粉丝关注;通常流量激励也会辅助低成本的物质奖励(比如产品周边、小额话费红包等);得到APP基于提升订阅专栏用户学习效果的目的 , 鼓励用户在评论区写学习笔记 , 并通过置顶、官方账号转载、汇编「一周热评」、赠礼物的方式 , 能做到15万人订阅的专栏 , 每天三四千人写留言;
荣誉激励即电子证书、官方认证标识、等级勋章、用户特权、排行榜等游戏运营的玩法 , 属于对优质用户的嘉奖 , 老生常谈 , 但屡试不爽 , 虚荣、热衷炫耀、渴望被肯定的底层人性何曾改变 。 小红书用不同的“小红薯”形象代替了成长体系的等级 , 每一个等级配套相应的特权奖励(个性化水印、表情包) , 升级则取决于优质笔记的数量 。
小红书形象化等级呈现
运营加分项:
1、优质内容引导:轻度如教程攻略 , 重度如用户培训 , 告知标准、给出建议(选题、排版、起标题、拍摄技术等)、强调激励 , 建立一条龙服务;早期头条学院选择了和高校合作 , 举办新媒体训练营 , 提供奖金和实习机会等鼓励大学生运营头条号 , 低成本获取了一波优质内容;短视频火爆初期 , 美拍大学、百度短视频训练营也是通过邀请KOL录制教学视频的形式 , 赋能内容生产者;
2、引入外部优质内容生产者 , 形成示范: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用户能起到榜样作用 , 也能产生粉丝经济;除了穷尽一切人脉资源联系到人外 , 运营还可以通过向优质用户展示和“TA”相关的影响力 , 包括讨论人气、呼吁度等 , 作为接下来邀请内容创作者入驻的有利“诱导”条件 。 当然 , 对于这部分用户 , 应该有专人做定向的日常维护、沟通和激励的工作 。 这事也可以归到用户运营的工作内容 。
3、内容整合和二次分发:UGC不是只做好用户端的内容生产就可以了 , 运营端也要保证20%-30%的PUGC , 挑选优质UGC内容 , 进行整合和多渠道二次分发 , 既可以激励相关产出用户 , 还可以延长优质内容的生命周期 , 扩大内容影响力 。 整合形式包括收入专题、汇编文章(每日精选、一周热评、一周精选)、汇编电子书等 , 通过站内推荐位、自媒体平台账号 , 甚至独立运营App进行输出;知乎在这方面一直做的很好 , 无论是知乎日报APP , 知乎圆桌、知乎周刊、知识青年等都在努力把优质问答UGC的价值最大化;
4、帮助头部用户变现:面对头部用户中已经是PGC段位的用户 , 需要有更深度的变现层面激励;常见的产品变现机制有广告分成、电商导购、知识付费、付费社群等 , 运营则以打造自有IP为目的 , 通过独家签约、勾兑商业活动、全网推荐等手段经营 , 实现品牌和用户的双赢;当下不少财大气粗的自媒体平台猛砸重金补贴扶持PGC作者的做法 , 是建立在抢占流量和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 且已经实现了收入>补贴成本 , 小平台很难效仿;但是从长期来看 , 当市场格局既定 , 补贴能否持续也是未知 , 还是应当让PGC用户自己实现造血能力 , 平台提供工具和服务 。
三、用户之间的深度互动
UGC以内容为主 , 内容铺垫调性 , 互动支撑活跃 , 互动多了就靠近社交 。 社交有轻社交和重社交 , 点赞、关注、评论、赞赏都在轻社交之列 , 私信、加好友、群聊属于重社交 , 一定的社交互动可以让用户有沉没成本 , 提升用户粘性 。 轻社交应当有 , 重社交因为会对用户造成信息打扰 , 且削弱内容调性本身 , 慎重做成产品功能 , 运营上可以视需求兼而有之 。
产品上:
1、优化交互体验 , 提供操作便利:将点赞、关注、评论、赞赏等交互功能落在一级页面 , 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 , 采取按钮吸底或侧边悬浮等固定展示形式 , 起到一定的暗示引导作用;
2、突出互动效果 , 增加创意设计:如即刻在信息流露出部分评论人昵称和评论内容 , 并打上了“热评”标签 , 激励浏览者参与评论互动;网易跟帖盖楼、视频网站的弹幕+1 , 以及上文提到快手的“双击666”都是互动形式的创意演化 , 值得借鉴;
即刻信息流露出“热评”
3、培养机器“路人甲”:僵尸粉、机器点赞、虚假的直播人气 , 虽然不可持续 , 但在种子期和成长期确实非常管用 , 可以解燃眉之急;现在也有不少平台也在用机器伪装真人“打赏” , 需承担一定的成本 , 通常单次打赏金额不会太多(0.5-1元左右) , 而且会设置提现门槛 , 但效果却是 , 用户认为自己有了“忠粉” , 继而UGC动力大增 , 咳 , 产品套路深起来真的不比运营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