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7个品牌故事模板 品牌故事案例有哪些?( 三 )


叫化鸡

比如叫化鸡的故事: “叫化鸡”原出于浙江杭州, 是一些穷苦难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讨来的鸡, 经过烧热的土句熟而成, 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头菜 。 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 不小心弄得破衣烂衫流落街头 。 其中一个叫化子头看他可怜, 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 乾隆困饿交加, 当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 急问其名, 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化鸡”, 便胡吹这鸡叫“富贵鸡” 。 乾隆就说这“富贵鸡”好吃 。 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 。 这“叫化鸡”也因为皇上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 成为名菜 。
叫化鸡的故事以乞丐和皇帝的偶遇来制造发差, 让听众觉的不可思议又半信半疑 。 但是叫化鸡的制作方式却非常符合叫花子的身份, 乾隆的背书也为这道菜增加了神秘色彩 。 虽然乾隆是我国帝王中被餐饮行业背书最多的皇帝, 但是依然不妨碍为品牌故事加分 。
岐山臊子面
还有岐山臊子面的故事:相传周朝时, 文王姬昌带人出外狩猎, 在渭河畔遇见一条蛟龙从水中腾空而起, 张牙舞爪, 残害无辜 。 周文王令将士一齐射箭, 一时空中箭鸣不止 。 顷刻之间长五丈重千斤的蛟龙眼瞎喉断, 从空中跌落下来 。 由于蛟龙肉食后有延年益寿和驱恶除邪的作用, 文王让厨师将蛟龙剁成厘米见方肉丁, 加上佐料烂成臊子, 把煮好的面条捞在碗里浇上汤和蛟龙臊子 。 只吃面, 不喝汤, 再把汤倒进汤锅, 如此循环不但将士们吃上了蛟龙面, 就连当地乡亲也沾了光, 品尝了鲜美的蛟龙面 。 从此, 岐山人仿效这种吃法, 将猪肉烂成臊子, 浇汤而食, 这就是世代流传千百年至今的臊子面 。 话说上世纪三十年代, 成都皇城附近, 是成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人们只食用牛羊肉, 忌食内脏, 于是把所有内脏都扔掉了 。
岐山臊子面以周朝的神话故事融合帝王狩猎的情节来展开, 给人时间悠久的感觉, 从而让顾客觉的臊子面的历史文化积淀很深厚 。
再比如夫妻肺片的故事:有一对年轻的夫妇, 男的叫郭朝华, 女的叫张田正, 他们看到这些废弃的内脏都被扔掉, 觉得很可惜, 小两口反正也还没有事做, 正耽于生计, 于是就清晨到屠场, 在堆积的内脏堆中翻翻捡捡, 挑选自己觉得还有吃相的打理干净上锅煮熟, 反复试验, 终于做到了牛肚白嫩如纸, 牛舌淡红如桦, 牛头皮透明微黄 。 此后再配以夫妻精心搭配的红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酱油和鲜嫩的芹菜等各色调料, 而炮制出这后世传诵的美食来 。
因起始卖的原料是用牛肉、牛心、牛舌和头皮等切成片杂烩在一起, 称“荟片”, 因“荟”与“肺”的音相近, 传开后便叫“肺片” 。 因调制得法, 香味浓郁, 被称赞为“车行半边路, 肉香一条街” 。 听说有名客商品尝过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 赞叹不已, 送上一个金字牌匾, 上书“夫妻肺片”四个大字 。 从此, “夫妻肺片”这一小吃更有名了 。 为了适应顾客的口味和要求, 夫妻二人在用料和制作方法上不断改进, 并逐步使用牛肉、羊杂代替牛肺 。 虽然菜中没有了牛肺, 但人们依然喜欢用“夫妻肺片”这个名字来称这道菜, 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
夫妻肺片这道菜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上解读, 大多数人都会理解错 。 当你读了或者听了这个故事以后, 你会感慨“哦, 原来是这样子啊”, 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类故事其实也不少, 因为传的人多了, 最终认知大于事实, 大家自然忽略了事实 。
关于产品型品牌故事的塑造方法, 提炼了四点要素:(1)巧借历史名人, 如果和历史上某个名人相关, 就可以拿来加工用;(2)巧借历史典故, 比如二十四孝;(3)巧用背书, 比如王品用王永庆做背书、雕爷牛腩用食神戴龙做背书;(4)赋予美食美好寓意 。 紧扣两三个要素去精细打磨, 即可成就优秀的菜品类品牌故事 。
当然, 无论是人物类型品牌故事, 还是产品类品牌故事, 都应遵循写作的基本原则, 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结果, 同时把品牌调性和品牌相关文化理念融入进去 。 这样一来就可以成为某个餐饮品牌的专属故事, 就会成为有生命力的故事 。 比如创作一个烫捞的品牌故事时候, 我们就严格地用了这个方法 。
一碗烫捞的前世今生:千百年来, 自长江宜宾到巫山, 船工与纤夫朝夕劳作, 以瓦罐为釜, 江水为汤, 鱼虾野菜做食, 花椒辣椒为料 。 最原始的食材, 最纯真的烹饪手艺, 各种天然食材的汇聚, 组成了一锅激情麻辣的美肴 。 一边烫, 一边捞, 于汗水之中尽情饕餮 。 而今, 这种原始的美味, 早已成为大街小巷的爆款菜, 无论明星佳人, 还是贩夫走卒, 都在享用这国民美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