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流行的谬误让我们把自己搞得太累


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流行的谬误让我们把自己搞得太累

文章插图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 , 个个都无比焦虑 。 夏天到了 , 更容易着急上火 。 孩子该上幼儿园的 , 找不到幼儿园 。 “幼升小”、“小升初”的规则变来变去 , 越变越怪异 。 “中考”之后 , 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 他们开始准备高考 , 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 。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 , 中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北大、清华、复旦 , 这算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了吧 。 碰巧我都去过 , 要问这些学校究竟怎么样?嘿嘿 , 这么说吧 , 他们的楼都盖得很壮 。
我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 。 我是要写给和我一样的父母们 。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一个原因 , 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 , 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太累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吗?
流行的观点认为 , 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 意思是说 , 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 那肯定是你们当父母的过错 , 谁让你们不重视教育 , 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呢 。
从另一个角度去领会 , 这种观点还意味着 , 只要你用心去教 , 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你想让他或她成为的那个样子 。 你想让孩子上哈佛?赶紧买本《哈佛女孩》 ,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科学家?赶紧把他们送到奥数班 。 快 , 快 , 要不就来不及了 ,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简单地讲 , 一是先天的遗传 , 二是后天的环境 , 缺一不可 。 但是 , 流行的观点似乎认为 , 后天的环境是唯一重要的 。 教育的意义因此被无限夸大 。 这一观点的隐含假设是 , 孩子出生之后 , 就是一张“白板” , 一张白纸 , “好画最美的图画” 。
著名心理学家平克(Steven Pinker)在《白板》(The Blank Slate)一书中谈到 , 因为生物学 , 尤其是进化论曾经被像希特勒这样的一帮狂人们滥用 , 如今 , 谈论基因的作用成了一个禁忌 , 似乎这样就是要鼓吹“命定论”或“种族主义” 。 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是唯一重要的 , 这明明是一种极端的观点 , 但却被当做中庸的主流 , 认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这明明是一种中庸的观点 , 却被当做极端的异见 。
可是 , 你自己是知道的 。 难道你没有在一旁看着孩子玩耍 , 心中不禁惊叹:他或她多么地像我啊 , 一颦一笑 , 举手投足 , 仿佛都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 。 看到孩子受了委屈 , 或是傻傻地不知所措 , 你的心中一阵怜惜 , 因为你知道 , 如果换成是年少的你 , 你会和他或她一模一样 。
基因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 以至于生物学家道金斯曾经写过一本极有争议的书《自私的基因》 。 道金斯写了那么多的书 , 甚至专门写过一本跟上帝较劲的书 , 但到头来还是这一本影响最大—但误解也最多 。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他要鼓吹“性恶论” , 不 , 他不是说人生来是自私的 , 他是想告诉我们 , 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出于自已的意愿 , 而是在服从基因的指令 。 基因是主人 , 我们是仆人 。
心理学家在过去数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 , 人与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异 , 至少有一半左右 , 是由基因决定的 。 如果一对双胞胎 , 刚出生就被分开 , 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 , 他们的性格还会非常一样 。 即使是同在一个屋檐下 , 亲生孩子和养子之间的差异 , 几乎和大街上随便抓到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一样大 。
好家长造就好孩子吗?
不过 , 不是还有50%的环境因素吗?至少有一半的机会 , 我们能够把握孩子的命运 。 流行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 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 , 好家长造就好孩子 。
且慢 , 第一 , 这些研究确是发现了家长行为和孩子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 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 我们怎么能够证明这背后的确有因果关系呢?即便是有因果性 , 会不会反而是好孩子造就好家长呢?嘴甜的孩子自然得到父母的更多疼爱 , 不听话的孩子自然会让家长更烦躁着急 。 孩子的性格不同 , 家长的反应各异 。 谁是因 , 谁是果?
第二 , 这些研究其实仅仅证明了 , 家长的行为和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 家长真的知道孩子在外边究竟怎么样吗?难道这样的例子还少:家里的小霸王 , 到了学校里反而是个受气包 , 家里的闷葫芦 , 到了同学那里却神采飞扬?
环境确实很重要 , 可惜最重要的不是家庭环境 。 一位特立独行的心理学家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写过一本书《养成假说》(The Nurture Assumption) 。 她在这本书中指出 , 在决定孩子性格的外部环境中 , 同龄人的社会环境比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重要的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