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吐(怎么快速呕吐装病)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一十四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再往后看,我们看到张景岳对吐法有一番机理上的分析,为什么吐法这么管用?他说“药必苦劣,吐必勇猛,势不我由,不能无伤 。”也就是说吃药一般来讲如果是用吐法 。用吐法的药一般的都是比较苦的,而且药劲比较大,叫做“吐必勇猛”,它的势头非常猛烈,所以有的时候会损伤身体的元气和正气 。(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他一开始治他父亲的病用张子和的方法,比如说用独圣散、茶调散及齑汁这种方法,这个药性猛烈,势不我由、不能无伤,到最后他父亲用了几次之后怎么着?虽然痰也消了,病也稍微轻一些了,但是诸痰渐退而元气弗复也,就是说他父亲一开始用这种方法,痰饮的病邪退掉了,但是身体的正气不足了,所以说他就讲“余之吐,不用药而吐者 。”
张景岳就是一个奇才,他用方法真的是太绝了,他说他的这种吐法不用药而吐,就是说自己先往下咽气,咽完气之后再往上嗳气,随着嗳气的时候这些痰涎就出来了,叫做“痰随气行,气因痰至,徐疾自如,有益无损也 。”他说痰和气都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气和痰是相伴而行,而且徐疾自如,就是你想快点吐也行,你慢点吐也可以 。总而言之,这个是快慢自己掌握,不像吃药似的,一吃完药用鹅毛一吐,都止不住 。所以说他这种方法叫做有益无损 。
张景岳就开始分析,为什么用这个吐法特别好,“盖天地不息之机,总惟升降二气,升本乎阳,生长之道也;降本乎阴,消亡之道也 。”他开始分析阴阳二气,咱们讲《黄帝内经》这么长时间了,经常用张景岳的《类经》对《黄帝内经》注解,因为张景岳对阴阳的体悟非常深,他认为天地之间、人体之中无非就是升、降二气,升的这个气是阳气,降的这个气叫阴气,升本乎阳、降本乎阴,升的这个气,生发之气就是生长之道,降本乎阴,降的这个气是消亡之道 。
“余之用气,借此升权,可疾可徐,吐纳自然之生意” 。他说他自己用这个气是借阳气往上升,而且可快可慢,用这个吐纳的方法,自然而然的方法“无残无暴”,也就是说没有这种非常暴烈的、猛烈的药劲,结果是什么呢?“全收服药之神功”,就是结果却达到了不用药的神奇的功效 。所以他说“故凡吐之后,神气必倍王,尔之所见也;阳道必勃然,我之常验也 。”就是说凡是吐完了之后这个精、气、神都是非常的旺盛 。吐完之后,在外表就能看出来,精、气、神儿非常旺盛 。又说各种各样疾病的用这种方法治愈的这原理 。
他接着又论述,“又若风寒外感者,吐能散之 。食饮内伤者,吐能清之 。”你看这个这就是“其高者,因而越之”就是风寒外感的人,用涌吐的方法升散,这都是用阳气往上升的原理 。饮食内伤的人,比如说很多人吃饭吃多了,伤着脾胃了,或者有食积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叫做吐能清之,用吐法把肠胃给它清洁掉,清洁好 。“火郁者,吐能发越热邪 。寒盛者,吐能鼓动阳气 。”他这对仗很工整,非常漂亮 。火郁,现在有很多人都是火郁,一生气又不能发火,就在那儿郁着,郁在哪里呢?郁在心胸之中,于是这个人他就烦躁,这时候怎么办呢?张介宾说:“火郁者,吐能发越热邪 。”就是用这种吐法把火郁之热给发越出来,吐出来 。
“寒盛者,吐能鼓动阳气”,这个人寒气特别盛 。用这种吐法,吐完了之后身上会出一身汗,这样一来,寒气也就逼出来了,能鼓动阳气,因而能散寒 。“诸邪下陷者,吐有升举之功”,就是说邪气要是往下陷的疾病,吐法有升举之功,用吐法把下陷的阳气给它升上来,“诸邪结聚者,吐有解散之力”,邪气都集聚在身体内部了,结在心胸之中,我们一般的这个气都结在哪里啊?结在心胸这个位置,一生气的话,这块就堵住了,喘气也喘不动,喘气一吸气就憋在胸口窝这块,它吸不下去了,就是经常生气、郁闷,这个气就打结了,叫做结聚 。用这种吐法有解散之力,就是用这种吐法,把这个结给它解开、散开来 。
“且人之百病,无非治节不行,吐能达气,气从则无所不从,而何有于病 。”张景岳就继续论述,他说人之所以有百病——各种各样的病,无非治节不行,治节讲的是什么呢?对《黄帝内经》比较熟悉的人就知道,这个肺主治节,就是讲的肺气,肺又朝百脉,所以肺主气、司呼吸 。其实张介宾在这里论述的就是人各种各样的病,百病丛生,这些病从哪儿来的?就从气上来的,气指的是身体的流通的元气、真气,气谁来主呢?五脏当中肺所主,肺主气,如果肺气不能行它的功效,叫做治节不行,因此这个气就不畅 。这个吐法叫“吐能达气”,吐法能把这个气给它吐出来,散结、升举、发越热邪,还能鼓动阳气,还能清肠胃,而且能散风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