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计划表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计划( 六 )


6、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
8、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
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
1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
四、阅读教学教学建议:
(一)精读课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
根据课标第三学段对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
在教学中注意点: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最后要精心组织促进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 。我概括成以下四点:
1.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统一:真正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 。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
2. 感悟与质疑和谐相生:“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胡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 。”——清.唐彪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要选择质疑的时机,要给予质疑的时间,要重视问题的梳理,要点拨质疑的方法 。
3. 积累与运用双管齐下: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 。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
4.阅读与表达携手共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另外,要注意文言文的教学 。说到文言文,在第十册中已经学习过《杨氏之子》,第十二册还有:《学弈》《两小儿辩日》 。对于小学中出现的文言文的教学,考虑到初中一下子接触有困难,先作个铺垫 。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感受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读中正确表达语句的意思;熟读至成诵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读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 。小学生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作为本单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
(二)略读课文
本册教材精读、略读课文各占一半,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类课文,发挥他们应起的作用 。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
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对一类文质兼美,可读性强的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精读课文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