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

在很多人眼中,弗洛伊德是一位经典心理学大师,真正的学术明星 。
一个合格的文艺青年,能随口扯上几句“潜意识”、“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是必备的素养 。较为资深的文艺青年还会用 “压抑/升华”、“力比多”、“生存/死亡本能”、“弑父”等弗洛伊德的术语,对文学和电影侃侃而谈 。弗洛伊德式的词汇和分析充斥在许多通俗心理学读物之中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建构一个人物的精神世界,是许多创作者的必备技能 。弗洛伊德的理论,早已成为了许多作者撰写作品和观众解读作品的金规玉律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

文章插图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 。
然而,法国作家米歇尔·翁福雷透过《一个偶像的黄昏》一书告诉我们,上述形象是加了“滤镜”的效果,弗洛伊德真实的形象,很可能令人跌破眼镜 。
翁福雷以尼采式的方式,撰写了关于弗洛伊德的心理传记,给弗洛伊德进行了全面“祛魅”,揭开了弗洛伊德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如今该如何看待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个偶像的黄昏》的译者王甦,与她聊了聊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论 。
撰文 | 徐悦东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许多人批评,认为其有着泛性论的倾向 。女性主义者也往往吐槽,弗洛伊德的理论太过大男子主义,女性才没有所谓的“ *** 羡妒” 。但这不影响弗洛伊德的权威和名气——毕竟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 。经过赖希、荣格、拉康,甚至弗洛姆,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完善和丰富了 。弗洛伊德的理论还影响了马尔库塞,进而影响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解放运动和平权运动 。其中,性解放的遗产仍惠存至今,我们似乎要感谢弗洛伊德这位先知 。
不过,实际上,弗洛伊德为了营造自己的传奇形象,曾一度销毁和删改了许多信件 。弗洛伊德的信奉者曾封存了大量档案资料——其中有一些甚至直到2057年才能被解禁 。翁福雷通过研究这些已曝光的信件,在《一个偶像的黄昏》一书中,得出了“足以颠覆弗洛伊德形象”的结论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

文章插图
《一个偶像的黄昏》,[法]米歇尔·翁福雷著,王甦译,甲骨文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 。
与许多现代心理学家的观点一样,翁福雷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离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还较远 。事实上,精神分析学从来就没有治愈过弗洛伊德所宣传的那五个经典案例(小汉斯、“鼠人”、“狼人”、施雷伯法官和少女多拉),反而还加重了其中一些人的病情 。弗洛伊德曾篡改试验结果、虚构病人、以子虚乌有的临床案例得出所谓的结论,并销毁自己做假的证据 。
此外,弗洛伊德并不完全使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病人,他还使用可卡因、电疗法、催眠术、按手礼以及骇人听闻的冷却导管疗法 。其中很多疗法在今天看来十分荒谬 。弗洛伊德曾抄袭别人的研究,写出《论可卡因》,大力推荐可卡因疗法,由此自己还沾染了这种毒品 。后来,可卡因骗局被揭穿之后,他便开始毁灭证据,《论可卡因》就从他的著作表中消失了 。
翁福雷指出,这只是弗洛伊德为了成功不择手段的其中一面,他是一个秉持机会主义的抄袭者 。弗洛伊德借鉴了众多如今默默无名作者的论点,却把他们的观点说成是自己的 。尼采是一位弗洛伊德“抄袭”过的最有名的作者 。其实,学习过哲学的人都会感受到尼采的思想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着某种相似性 。翁福雷也发现,有证据表明弗洛伊德看过尼采和叔本华,他们的作品对他影响至深 。不过,弗洛伊德对此死不承认,还曾恶语中伤尼采,损害尼采的信誉,象征性地“杀死他” 。翁福雷认为,弗洛伊德撇清他与哲学的关系,是为了将自己的理论包装成科学——他曾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没颁发给他而非常不满 。
在翁福雷看来,精神分析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隶属文学心理学的学科 。他通过梳理弗洛伊德的成长历程,发现精神分析正是源自弗洛伊德自己的人生经历 。他认为,这套理论仅为理解弗洛伊德一个人而量身定做,换句话说,弗洛伊德虚构了一个世界来存放自己的幻想:比如,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只不过是弗洛伊德个人的儿时愿望——他在童年时期希望能看他母亲的裸体——他将只属于自己的话语和 *** 倾向,断然地扩展到了全人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