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 。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2 。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 。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 。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 。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 。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 。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 。”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推荐阅读
- 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教案广东版
- 职高一年级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教案第二章
- 求大神解答草坪灯灯高一般为多少
- 我有一个梦想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 高中英语人教 必修1到选修8 课文原文 课本录音
- 当炉女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语文项链教案 项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 2021初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2021期中考试地理教案
- 八年级上册地理仁爱版电子书 八年级上册地理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