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和子建的带动下,产生了什么文学( 五 )


阮瑀
阮瑀(?-212)  , 字元瑜 ,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 建安七子之一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 , 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 , 蔡邕称他为“奇才”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 , 当时军国书檄文字 , 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 。诗歌语言朴素 , 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 。诗有《驾出北郭门行》 , 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 , 比较生动形象 。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 , 他的儿子阮籍 , 孙子阮咸皆是当时名人 , 位列“竹林七贤” , 妙于音律 。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
应玚
应玚(?-217)  , 字德琏 , 东汉汝南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 , 建安七子之一 。擅长作赋 , 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 , 后转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 , 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 著文赋数十篇 。诗歌亦见长 。
刘桢
刘桢(?-217) , 字公干 , 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 , 建安七子之一 。以文学见贵 。建安中 , 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 。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 , 以不敬之罪服劳役 , 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 , 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他的文学成就 , 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 。如今存诗十五首 , 《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 , 言简意明 , 平易通俗 , 长于比喻 。
评价
"七子"的生活 , 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 , 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 , 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 。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 , 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 , 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 。不过 , 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 , 被杀 。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 , 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 。孔融在建安元年(196) , 徐干、阮瑀在建安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炀在建安十三年后 。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 , "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 ,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 , 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 , 如王粲《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 。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 , 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 , 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 。然而,无论前、后期 , "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
诗辞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 , 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 , 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 , 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 , 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 , 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 , 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 , 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 , 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 , 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 ,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 , 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 , 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