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教案书范文( 五 )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 , 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
课时安排: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
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 , 五粮液享誉海内外 , 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应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 , 实验结束后 , 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 , 按教材P71 , 图3-16连接好装置 , 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 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 , 观察现象 。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 , 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 按教材P71 , 图3-16连接好装置 , 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 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 , 观察现象 。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 , 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 按教材P71 , 图3-16连接好装置 , 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 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 , 观察现象 。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
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
【师】问题①: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 , 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 , 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 , 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 , 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 , 可能烫伤操作者 。
【师】问题②: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生】防止加热不均匀 , 使溶液倒吸 。
【追问】除了采用这样一种方法防止倒吸外 , 此装置还有哪些其它改进方法?
【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教案书范文】【生】可以将吸收装置改为导管连接干燥管 , 干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或其它合理方法) 。
【师】问题③: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
【生】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即被加热蒸馏出来 , 造成反应物的损失 。
【师】所以此装置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简易的蒸馏装置 , 那么 , 装置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蒸馏烧瓶?哪一部分相当于冷凝管?
【生】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相当于蒸馏烧瓶 , 导管相当于冷凝管 , 不是用水冷却而是用空气冷却 。
【追问】开始时缓慢加热是不是在产物中就不会混入乙酸和乙醇了?如何验证?
【生】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 , 如果变红 , 说明有乙酸;乙醇可以用红热的铜丝与之反应后显红色来检验 。
【师】①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不能用石蕊来检验是否含有乙酸 , 其实只要将试管振荡一下 , 看是否有气泡逸出就可以了;
②接受试管中有大量的水 , 其中溶解的少量乙醇可能无法通过CuO与乙醇的反应来验证 , 但可根据有乙酸挥发出来 , 推知也会有乙醇挥发出来 。
【师】接受试管中有什么现象?所获得产物的量多少如何?
【总结】第一组接受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 第二、三组实验中接受试管内有分层现象 , 并有浓厚的果香气味 。从对比结果来看 , 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第二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产物;第三组做法收集到的产物的量最多 。
【布置课后讨论题】
①为什么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得到乙酸乙酯?
②第二组做法比第三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显少 , 试分析原因 , 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是正确的(欢迎大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
③你对酯化反应有哪些方面的认识?请查阅相关资料后回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