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学习背景 ,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明确学习所应关注的学习方向 , 使课堂迅速进入一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 。把学习与研究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景之中 , 这种“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预设 , 能有效激发学习者为快速获得学习结果而规划系列的预期行为 , 并逐步将预期行为转化为实践行为 , 使实践行为与正确的学习结果相匹配 。
【教学过程】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 , 师生共同得出“焰色反应法、气体法(与NaOH固体反应)、显色法(与石蕊试液反应)、显色法(与pH试纸接触)”等四种方案 。
【设计意图】奥苏伯尔认为 , 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可通过先给学习者呈现一个先行组织者而加以激活 , 其用意旨在为新呈现材料的学习提供一个观念的框架 , 这样有助于智慧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
【教学过程】通过对NaCl与NH4Cl两种固体鉴别方法的研究 , 我们可以思考与整理出物质鉴别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即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差异等三方面 。
【设计意图】在分析固体NaCl与NH4Cl鉴别方法的基础上 , 归纳提炼出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 , 完成学生认知结构从个别到一般 , 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 为鉴别NaNO2与NaCl固体提供了上位概念与规则的支撑 , 同时也为学生如何选择所需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辅垫 。
【教学过程】问题2:要合理鉴别NaNO2和NaCl , 已具有哪些知识储备?(呈现已经完成的预习作业:搜索归纳NaNO2的性质、用途 , 展示所写的科普小论文) , 投影呈现NaNO2和NaCl的性质对照表 。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方式使学生了解NaNO2的性质 , 它既提高了学生搜索、接受信息的能力 ,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性质搜索结果与性质比较最终以表格形式展示 , 不但呈现了信息的高密度 , 同时凸现了NaNO2与NaCl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
【教学过程】问题3: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学生分组讨论 , 初步形成简要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要完成物质鉴别的实验操作 , 必需综合考虑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践、方案反思等内容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培养学生发现信息、评价信息、吸收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 从而优化其思维的迁移、发散、收敛品质 , 最终形成有序的多个从理论角度得出的实验鉴别方案 。
【教学过程】对学生设计的典型理论鉴别方案 , 师生共同进行从实践视角的可行性评价 , 并分组进入方案实践(四人一组 , 进行有明确任务的分组实验 , 并汇报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 。
【设计意图】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设计的合理性、简约性、安全性、可行性 , 凸显实验的“动”的功能 , 也彰显实验的“静”的功能(实践对理论的评价功能) 。
【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归纳与整理进行物质鉴别 , 必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必需掌握一般的鉴别流程 。在此基础上 , 思考物质鉴别在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存在一定区别?
问题4:建筑工人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食盐和工业盐?
【设计意图】知识的达成 , 能力的获得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训练、不断的思索 , 并反璞归真 , 让理论知识、理论方法回归生活 , 再次调动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激情和才智 , 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成功与喜悦 , 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 。
【教学过程】总结:验证与探究是物质鉴别的基本思想 , 定性、定量方法;传统、现代方法;局部、整体方法;基础、综合方法是沟通具体鉴别方法与物质组成、性质的桥梁 , 这些方法虽然在运用时一定存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现象 , 但其独立知识、能力的构建应及时融入化学学科的完整体系之中 。
推荐阅读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范文
- 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教案书范文
- 沪深300成分股权重,沪深300权重股排名的规则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高二人教版化学教案设计
- 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教案例文
- 冠县育才双语学校报名方式 冠县育才双语学校有高中吗
- 多少分能考上高中 中考多少分能上高中
- 兰州市高中录取分数线2022 2022年宁夏高考分数线
- 高中学的有那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