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全套pdf 沪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六 )


【设计意图】及时的归纳、总结与提升 , 能凸现对完整、系统知识的有序构建 , 也能强化对创新、综合能力的优化培养 。
沪教版高中化学教案5
【设计理念】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LawrenceStenhouse)提出“教师即课程研究者(teachersascurriculumresearchers)”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 。本着“教师参与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理念 , 力图构建“知识、方法、价值观”有机融合的化学学习内容 , 实现化学课堂“知能情”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
基于此 , 本课题的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化学反应中的自发过程的特征(即焓变与熵变的影响)”为线索 , 力求在探究过程中将科学本质的“可证伪性”与科学研究中“证明”与“证伪”方法的使用展现给学生 ,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2、以“熵增原理”为设计的着力点 , 从简单的体验活动中引出“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 ,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 实现化学课堂的育人功能 。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倡导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 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 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 。使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 ,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联系本课题的内容 , 课标内容标准要求:“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 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总体来说 , 课标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主要着眼于拓展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 , 为可能的后续学习以及提高科学素养提供教学上的素材 。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 , 主要涉及用焓变与熵变作为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 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给出了吉布斯自由能的判定式 , 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由于焓变和熵变对高中生来说属于难度较大的内容 , 因此教科书在知识的深度上进行了适度把握 , 并在编排顺序上做了相应考虑 , 将本节课题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 。另外 , 为了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吸纳到原有认知框架中 , 教科书设计的实例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然而教科书在本节中没有设计编写相应的实验 , 学生难以利用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促进相应概念的理解 。
【学情分析】
从本学科纵向维度上看 , 学生学习本课题时 , 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焓变等有关内容 , 同时也具备了对化学反应从能量、速率、限度等维度研究的思想 。本课题联系以上知识 , 提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另一个维度——方向(自发与非自发)问题 , 并利用焓变判据和熵变判据综合对化学反应的自发做出判断 。由于熵及“熵增原理”内容较抽象、陌生度较高 ,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体现“熵增原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 ,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 ,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对熵变和熵增做出一般性地常规探讨 , 并且创造了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空间 。
在科学方法的学习上 , 作为高二理科生 , 对常见的科学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 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有一定的体验 。为了延伸学生对科学本质的了解以及科学方法的学习 , 本课题的科学探究中引入“证明法”与“证伪法” , 在交替使用二者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中的“证明”与“证伪”方法及其对结果作出相应合理正确的解释 。
另一方面 , 当代社会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低碳生活也时刻影响着学生 , 他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 。本课题通过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相关认知与情感 , 强化了从基本化学原理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意识 , 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 , 但△H<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