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们接触新知识时,更倾向于强化原有的思维模式( 二 )
人类记忆的建构性
人不断构建他们对周遭环境以及事物如何运作的心理模型 。 这意味着 , 他们试图通过把信息植入情境中 , 明白世界的意义 。 根据目前已知的人类认知情况 , 人们几乎不可能把所有正确的知识整合到一个完整的“客观真理”模型中 。 实际上 , 我们更有可能把个人的理解建立在已经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基础之上 。 例如 , 每位读者带着他们的所长阅读这本书 , 他们对这本书的诠释是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模式 。 现代的学习理论认为 , 学习者位于创造意义的中心 , 教师不可能把知识都挪到一个空的容器中 。 总之 , 学习被视为一个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过程 。
我们的大脑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知识构建 。 我们的推断能力越强 , 就能把越多的相关信息整合到我们的思维体系中 , 我们就越有可能理解事物 。 值得信赖的知识是一个良好运作的认知系统的结果 , 这就是为什么学习推断能力至关重要 。 学习如何评估自己的推理和论证能力非常重要 , 这是人们需要的所有能力中最迫切的一个 , 被称为“元认知” 。 根据芬兰新课程标准 , 人们被要求在学校中学会这一能力 。
人们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 , 倾向于强化他们原有的思维模式 , 而不是在新信息的基础上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 这是科学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当一个试验与学生幼稚的物理学想法不一致时 , 他们更有可能忽略新的信息 , 而不是去调整他们直觉性的判断 。
文章图片
《现象式学习》
人会自动产生自己的结论 , 即使这一结论与事实相违背 。 我们不相信眼睛看见的东西 。 相反 , 我们只看见我们相信的东西 。
在教育理论中 , 人们常常谈论“建构主义”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 这不是关于教学的陈述 , 而是关于我们如何学习的基本原理 。 即使我们看上去是被动地、安静地坐着 , 我们的思想却积极主动地试图构建对世界连贯性的了解 。 在《目击证人的证词》(1979年)一书中 ,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极具说服力地展示出人类记忆的重建性本质 。 当我们试图记住某件事情的时候 , 我们实际上是在迅速地构建初始记忆 。 这个快速的过程是关于推理事情曾经应该是怎样的 。 目击犯罪还包含了情绪上的干扰和经常导致错误的碎片化的观察 。 更糟糕的是 , 我们甚至可能不知道罪行正在发生 , 而是在罪行发生之后才从我们思维的某个角度重构现场 。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向我们展示了引导人们带有偏见地构建原始的现场甚至是在大脑中植入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是多么的轻而易举 。 两个人目睹了同一现场 , 没有人神志不清、看不见或是撒谎 , 但是 , 他们的故事却相互矛盾 。 在实验中 , 她只不过是用一些导向性的问题操纵了被实验者的记忆 。 在她的实验中 , 一旦错误的记忆被构建 , 参加实验的人就很难记住实际看到的原始图片 。
新手和专家之间质的差异
在某一特定领域长期的经验使得记忆的思维模式更加组织有序 , 因而使得学习者能够根据他们过往的知识和理解做出决定 。 顶尖的专家能够看到知识的模式 , “见树即见林” 。 例如 , 一个建筑师可以把看到的平面图立体化 , 一位科研人员能够注意到数据中一个有趣的偏差 , 一位医生在诊断过数以千计的病人后 , 能迅速根据典型症状判断出一种疾病 。 专家还可以更快速地阅读与他们专长相近的文本 , 因为他们可以将其置于相关的文本中去理解 。
推荐阅读
- 龚新高|用100%的努力追逐科技创新
- 超人们|走进超银小学首次无纸笔考试 以“玩”代“考”科学评价推“双减”
- 教育|芬兰驻华参赞谈“双减”: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在课外发展自己
- 数学|四十多年前的高考卷曝光,看到卷纸上的内容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 大学|大学刚刚毕业的人们,薪资排行榜出炉,你的大学上榜了吗?
- 芬兰|100句关于教育的小思考,告诉我们“教育到底是什么”
- |芬兰教育排名全球第一,这样的模式真学不来
- 高职|人们为啥越来越看好高职单招?
- 病例|云南5岁确诊病例就读幼儿园涉密、次接触者已集中隔离管控
- 教师|这两个有关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比例回应了人们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