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共同知识范围的思维逻辑圈( 二 )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树上十只小鸟用猎枪打死一只鸟还剩几只 。 可以解答小学的时候还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 。
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出现 , 很多高学识的辅导人员怎么辅导不了自己家的小孩呢?
教科书是国家教育相关人员根据不同学习年龄层次精心设计的 , 老师是经过专业的学习 , 专业培训 , 有专业的能力 。 高学识的非专业人员并没有学过专业的教学知识 , 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 儿童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教学知识 , 就没有老师的教学思维 , 就是以经验教学 。 经验教学以四年级学识好和经验教一年的初学者 , 一年级的学生在学aoe和一些生字 , 听不懂四年级的语言 , 是无法进行沟通的 。 更直接一点的就是两个人一个只会英语 , 一个只会汉语是无法交流的各说各的 。
这样两个问题就可以得出结论 , 知识是一点一点的学习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 , 知识的学习是和学生有共同语言的专业老师 , 一点一点的教的 , 学到知识慢慢的积累 。 我们就有一个共同语言的词汇 , 共同语言这个词汇不只是语言交流的语言 , 包括共同行为语言 , 共同的语音语言 , 共同的声音语言共同的肢体语言 , 共同的意识语言 , 共同的心灵语言 , 共同的感知语言 。
刚出生的婴儿 , 在母体里面是无法发出声音的 。 出生后离开母体 , 就是感知到不是母体的环境 , 不温暖 , 发出抗拒环境或者被不同环境惊吓的声音 , 没有流眼泪就不是哭 。
婴儿出生后 , 就被父母一直教育 , 抱在怀里 , 妈妈一直教到会叫就会叫妈妈 , 爸爸一直教的就叫爸爸 。 婴儿并没有妈妈或者爸爸的知识 , 从婴儿角度看“妈妈”是抱着自己的这个人 , 一直不断教我说的 , 婴儿通过感官知道这个人对自己没有危险 , 这个人一直发出声音 , 通过这个人的声音意识记录了这个人的声音 。 婴儿通过妈妈的教学 , 看着妈妈眼睛里一直看着这个人的形象 , 记录在意识里 , 这个妈妈一直发出妈妈的声音 , 眼睛记住了妈妈发音嘴型 , 慢慢的学习努力练习 , 就会开口叫“妈妈”“爸爸” 。 婴儿看到自己叫出来的声音 , 眼前的这个妈妈眼睛里脸上嘴巴高兴开心样子的形象 , 叫爸爸 , 这个一直发出爸爸声音的人 , 婴儿发出叫爸爸的声音 , 这个叫爸爸的人是这样的形象 , 叫爷爷 , 这个爷爷的人是这样的形象 。 奶奶 , 叔叔 , 伯伯 , 婶婶 , 伯母 , 姐姐 , 哥哥 , 一个一个的练习一个一个记住形象 , 一个一个的记住叫法和发音 。 婴儿并不知道发出这个声音的意思 , 是干什么的 。
婴儿到上学正规教育之前 , 我把它称为经验教育 , 父母家人学习别人的教育方法教育婴儿 。
上学了接受正规的教育 , 专业的教育 , 学习文字 , 学习文字的发音 , 学习文字的形状 , 学习文字的书写 , 学习文字代表的意思 。 妈妈的妈是“妈”的形状 , 拼音“ma”第一声 , 是先一个女字旁 , 一个马字 , 的写法 , 妈妈是女性 , 爸爸的性别是男性 。 这样就有一个意识的确认 , 那个让婴儿叫妈妈形象的人就是生我的妈妈 , 婴儿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是女的 。 那个让婴儿叫爸爸形象的人就是和妈妈一起生出我的叫爸爸 , 是男的 , 是爸爸这样写的 , 这样读的 , 这样辨别的 。
这样我们就出现一个问题现象 , 当孩子处于一年级的时候 , 学习的文字不多 , 父母在家里辅导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是数学 , 说话交流的语言就有了障碍 , 小孩只有学到这么几个文字 , 父母学到的文字就很多了 。 父母在教育的时候小孩子只能听懂 , 他所学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 这些文字怎么写 , 可以怎么用 。 超出他所学文字的文字语言和语言文字是听不懂的 , 理解不了的 , 也写不了的 。 就出现两种情况 , 受教育的一年级学生 , 听不懂超出自己所学知识的任何知识 , 教受知识的人教受一年级的学生一般不知道自己教的知识超纲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