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范文( 四 )


1、猜测原因 。
2、如果没发现原因 , 教师可以带学生尝一尝杯子里的水 , 发现鸡蛋能否浮起来与水的咸淡有关 。
二、探究学习 , 初步感知
1、演示实验
一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5克盐 。
二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10克盐 。
三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20克盐 。
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盐溶化在水中了)
2、计算 , 三杯盐水中盐各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5÷(200+5) 10÷(200+10) 20÷(200+20)
=5÷20 =10÷210 =20÷220
2.4% 54.8% 9.1%
3、揭示:盐占盐水的百分比就是含盐率 。
4、口述:①号、②号、③号杯中盐水的含盐率 。
三、深入探究 , 寻找规律 。
1、比一比三杯盐水的含盐水率的高低 。
(方法1:看计算出的数据 。方法2:尝盐水的味道 。等)
2、含盐率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
① 猜测 。(与盐的多少有关 。与水的多少有关 。)
② 讨论 。
③ 验证 。
А、与盐的多少有关 。
在①号杯中在放入5克盐 , 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8% , 与原来①号杯中含盐率约为2.4%比较:盐多起来了 , 含盐率高了 。
Б、与水的多少有关系:
在②号杯中再放入20克水 , 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3% , 与原来②杯含盐率约为4.8%比较:水多起来了 , 含盐率减低了 。
④、结论:水不变 , 盐越多 , 含盐率越高 。
盐不变 , 水越多 , 含盐率越低 。
3、一杯水的含盐率是20% , 要提高它的含盐率 , 该怎么办?(方法1、可以加盐 。2、可以蒸发水分 。等)
四、知识迁移、完善揭题 。
1、种子发芽率的研究 。
①课前同学们都做了种子发芽实验 , 请大家汇报试验情况 。
(如:我试验用的种子是黄豆 , 共20粒 , 发芽了17粒 。)
②为了提高种子的利用率 , 需要计算发芽率 。什么是发芽率?怎么求?
③计算后 , 学生交流自己的种子的发芽率 。
④问题: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多少?
2、除了含盐率、发芽率 ,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百分率 , 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百分率 ,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节课 , 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 谁来取个课题?(百分率应用)
五、比赛、调查、应用延伸
1、现场每人计算10道口算题 , 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 , 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现场请学生调查近视情况 , 计算出近视率 , 然后再谈一谈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课后调查 , 填表我班共有 人 , 来自 个家庭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2021范文5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 , 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 , 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 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 , 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 , 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 。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 ,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 , 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 , 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 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