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性|杨九俊:幸福的教育长啥样?| 头条( 二 )
第二 , 要有活力和朝气 。 新鲜的品格 , 浪漫的情怀 , 正是盛唐气象动人之处 。 办学校 , 教学生亦当如此 。 学生要有朝气 , 而不是成为“小大人”“小老人” 。 学校要有活力 , “我来到这个世界 , 为了看太阳” , 要有理想的追求 , 蓬勃的朝气 。
第三 , 要有浑厚的意蕴 。 在与汉魏风格比较时 , 林先生说:“盛唐则由于致力捕逐而获得最直接鲜明的形象 , 它好像是已经展开来真金美玉的矿藏 , 美不胜收地放出异彩 , 这就不能说是混沌 , 只能说是浑厚了 。 ”
“浑厚” , 用于对育人文化的要求 , 也是十分恰当的 。 首先在形象上要鲜明饱满 , 无论是校本化的培养目标还是学校文化的标志 , 都如同真金美玉 , 放出异彩 , 这是文化的品格 。 其次 , 文化需要累积 , 它是一个滴水穿石积淀内化的过程 。 林庚在讨论“盛唐气象”时认为 , 我们今天谈论这些 , 是含着微笑的 , 是充满自豪的 。 我期望以后我们回望“最美教育”的讨论 , 回忆对儿童“蓬勃生长”的描述 , 也可以“含着微笑” 。
文章图片
审美自由是幸福教育的灵魂
宗白华说:“美是自由 。 ”教学艺术 , 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 。
●教与学应当是“生命的自由表现”
关于美的规律 , 很难说有什么定论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说:“动物只是按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 , 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 并且懂得怎样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 ”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 审美化的教学强调主体自由 。 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有自由 , 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
●教师应当具有准确的美学定位
教学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 在审美过程中 , 教师的美学角色定位应当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 。
1. 教师应当发挥审美主体的作用
教学内容 , 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 蔡元培曾分析道:“数学中数与数常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 , 为图案之基础;物理、化学上能力之转移 , 光色之变化;地质学的矿物学上结晶之匀净 , 闪光之变幻;植物学上活色生香之花叶;动物学上逐渐进化之形体 , 极端改饰之毛羽 , 各别擅长之鸣声;天文学上诸星之轨道与光度;地文学上云霞之色彩与变动;地理学上各方之名胜;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与事迹;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 , 与左右逢源之理论 , 无不于智育作用中 , 含有美育之元素 , 一经教师之提醒 , 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兴趣 。 ”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的教授活动规定、制约、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 。 其审美能力也必然制约着学生的审美质量 。 如果教师尚未识透教学内容的美 , 并产生较为深刻的审美感受 , 却要学生身入宝山寻幽探胜 , 不仅不可能满载而归 , 或许还会因未见门径以至空手而返 。
2. 教师应当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审美客体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 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 。 作为一名表演者 , 教师就演变为学生的审美客体 , 他不仅是学生的审美对象 , 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示范性 。
教师劳动形态的美 , 包括外在和内蕴两个方面 。
外在主要指服饰之美、语言之美、体态之美 。 教师的服饰对学生审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 除了照顾到体形、性格、年龄等 , 还应考虑到对职业特点、教学对象以及课文的教学情境的适应性 。
推荐阅读
- 宿舍|看到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 觉得很幸福
- 课堂|海口秀英区:构建精品高效课堂 打造课后“幸福时光”
- 特色|特色“期末考”开出“双减”幸福花
- 幸福街小学|奎文区幸福街小学举行期末感恩活动
- 寒假作业|“双减”后首个寒假:没有补课班和题海,寒假作业“美颜了”!更鲜活、更温情的“非凡”作业让学生感悟幸福
- 镇海中学|喜从天降!安徽合肥被1所10亿学校砸中,占地132亩,幸福来得突然
- |恭喜!山东这2所学院即将更名大学,本地考生: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 小姐姐|《幸福二重奏》:剧中方程母亲的做法,非常值得现实中的家长学习
- 宜昌|恭喜!福建将迎来三所“新大学”,当地考生:幸福来得太及时了
- 大学|恭喜!山东这2所学院即将更名大学,本地考生:幸福来得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