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个人努力还能实现阶层跨越吗?丨从放牛娃到教授,一位寒门子弟对底层成长的分析思考( 五 )


双抢时的劳作虽不能说是流水线 , 但在劳动时却有类似之处 , 绝不是田园诗人那般浪费 。 人的大脑被某一种固定的机械的劳动动作所强行占据 , 身体想反抗时就默背一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脑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
双抢劳动对我是一种考验和磨炼 , 让我爆发出改变命运的强大能量和强烈的内驱力 , 要从当前的环境走出来 , 不能再像长辈那样体力劳作 。

教育|个人努力还能实现阶层跨越吗?丨从放牛娃到教授,一位寒门子弟对底层成长的分析思考
文章图片

第三 , 农业劳作养成较强的耐受力和毅力 。 生活在农村环境 , 目睹着农民劳作的艰辛 。 对我而言 , 农业劳作就如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 。
劳动的救赎 , 并不是劳动任务的完成— —用爸妈的话说是事永远做不完 , 而是能在苦难之中迸发并维持着改变命运的强烈内驱力 , 并且可以让人深刻体验吃得苦中苦的意义和价值 。
西西弗斯的石头 , 是重获幸福的踏板 。 艰辛的农业劳作 , 让我成为真的猛士 ,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我一手一手地扯秧 , 有时一扯就是半天;一蔸一蔸地割稻 , 两亩地 , 我家要割近两天 , 于是就总是在重复割稻那个动作 , 一蔸两蔸......踩打谷机时 , 弯腰一手拿稻禾 , 送到打谷机的滚筒上 , 翻转 , 再把稻草送出去 , 再弯腰......如此重复 。
如果说一时半会儿或者一天两天对身体会是一种体验 , 但长达20多天 , 就会变得单调乏味 , 特别是大脑控制我的身体不断重复做这件事的时候— —诸神惩罚西西弗斯 , 就让其在推石头的重复劳作当中慢慢消耗其生命— —可实质上艰苦的重复劳动让人的耐受力和毅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 经过双抢 , 我就会觉得有书读真是很轻松的事 , 任何高强度的学习比起双抢来说 , 简直不值一提 。
第四 , 体力劳动倒逼我初步开展时间管理 。 寒暑假中的春节与双抢劳动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 老实巴交的妈妈对我读书学习很少过问 。 除了双抢时节外 , 在下午放学回来或者假期时还常唠叨着我和弟弟做家务或日常农活 。 若遇上我和弟弟以要读书或写作业来搪塞的话 , 她就会近似于自言自语式地轻声嗔怪一下:哪有那么多书读?在学校天天读书 , 回家了还要读书?因此 , 一般情况下 , 我需要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完成学习作业任务 , 高效学习 , 学会统筹利用零碎时间 。 例如 , 我在学校学习时 , 就尽可能把学习任务高效完成 , 不要寄希望于带到家里去补学校里的任务 。 在家放牛时 , 就时常会把一本书压在裤腰带里 , 随时拿出来阅读背记 。
环境文化熏陶与结构机会

教育|个人努力还能实现阶层跨越吗?丨从放牛娃到教授,一位寒门子弟对底层成长的分析思考
文章图片

如果说上一点所述主要是家庭内因的话 , 那么我所生活的乡村及其经历的社会结构变迁机会就是个人成长的外因了 。
在寒门情境中 , 子弟如何选择行为 , 这有一个主观的过程 。 面临困境的行为选择有很多种 。
将困境单归于社会 , 可能要么外向反社会 , 要么内敛抑郁 , 抑或消极沉沦于声色犬马 , 在农村也就是沉迷于赌博 。
若将困境单归于村庄条件 , 可能就随波逐流 , 或者倡导改造村庄抑或外出务工 。
若将困境单归于家庭或个人 , 那么很可能就在于改造自己寻找向上流动的机会 。
托马斯提出的“情境定义”理论就强调了个人对环境建构的主观性 , 而这个主观性来自个人的经验积淀与文化熏陶 。 因此生活经济的压力能转化为成长动力 , 社区文化熏陶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 孟母三迁即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