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怎样创新名师培养机制

区域观察
□ 李庆华 王尤敏
纵观当下名师培养 , 从宏观架构上看 , 没有把教研、培训、实践相结合;中观布局上缺少研训一体成长平台;微观操作上缺少量身定制的可持续性方案 。 这导致名师培养平面化、机械化 , 名师培养效果欠佳 。 而名师是教育发展的领军力量 。 当前 , 专业发展多元化、名师成长个性化的时代需求 , 决定了区域必须探求新的名师培养机制 。 山东省潍坊市积极构建尊重个性发展的名师培养研训一体机制 , 成效显著 。 潍坊市通过分层分类按需施策、项目研究引领、交流共享等研训一体机制 , 实现了名师培养路径个性化、名师成长个性化 , 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分层分类 , 按需设置课程 。 名师培养要关注时代性、正视差异性、尊重区域性 , 潍坊市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 , 基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水准的教师需求开展分层分类研训 。 一是分层制定“五个层级教师”(新入职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导师型教师)专业标准;二是按岗明确班主任、教研(备课)组长、学校中层干部、教研员等群体专业职责 , 实现一人一定位;三是逐层分类精准设计“菜单式”课程 , 包括教师研训质量监控体系等 , 做到分级负责、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突出特色 。
项目共建 , 促进个性发展 。 建立名师培养项目共建研训机制 , 实现以研代训、以训促研 。 潍坊市实施“三类一大”项目研究行动:“三类” , 即教学自主创新、育人自主创新、优秀教学法;“一大” , 即重大问题行动研究 。 基于研究、培训导向 , 市教科院每年征集“三类一大”相关问题进行整理 , 再聘请专家对征集的问题进行考证 , 从中筛选出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成长的“真问题” , 最后由各县(市)区教师认领进行研究 。 其中 , 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问题认领 , 问题认领过程是对自身问题的再思考、再剖析 。 问题认领后组建研究团队进行申报 , 要作出可行性分析 , 确立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 并协同合作达到共建共研 。 经过一个周期的研究要进行中期答辩 , 由专家进行跟踪指导 ,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培训和改进 , 最后物化成果 , 对于特别优秀的研究成果颁发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并在全市推介 。
与此同时 , 潍坊市建立了市级统筹、县(市)区校三级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 在培养期内 , 每位名师都有用于集中研训、专家指导、考察观摩、教学研究等的专项经费 , 专项经费由培养单位统筹使用 。 名师所在县(市)区、学校要从培训经费、研修学习和科研条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
搭建平台 , 团队共同成长 。 拓展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 。 名师工作室一般由名师带领6-8名学员组成 , 以研究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学生成长等课题为主题 ,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培训活动 。 为使名师工作室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 潍坊市将课题研究嫁接于名师工作室建设 , 通过课题为载体的研究产生个性化成果 。 名师工作室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集中研讨 , 每学期开展一次项目总结 , 推动课题行动研究规范发展 。 同时 , 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送教、培训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 推动了区域教师共同发展 。
开展学科领军人才培育工程 。 为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 2018年初 , 市教育局出台了《普通高中中青年教师学科领军人物六十人计划》 。 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 潍坊市教科院为入选的各科各类领军人才培养人选配制“营养套餐” , 通过研究程序、设置项目、确定主题、制定流程、实操研讨、成果展示、专家点评、固化成果等环节 , 为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人选进行精准“备餐” , 真正实现研训一体和共同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