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必修文部教版优质教案( 三 )


2、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
[问题]:
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见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
[明确]:
①记载会见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笔一挥,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要“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国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须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王君臣对比,赵国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国君臣对比,秦国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②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用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③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是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二是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3、“负荆请罪”: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问题]:“负荆请罪”这故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
[明确]对比反衬手法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反衬蔺相如的见识超人一等
二、分析文章选材特点(课件展示文章结构)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第一部分(1、2段)介绍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这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是忌惮廉颇之勇,介绍廉颇,既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第二部分(313段)完璧归赵
(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
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之会
第四部分(1721段)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之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和好”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板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