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新高一语文教案范文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沪教版新高一语文教案最新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沪教版新高一语文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生命以及苦难的感悟 。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领会地坛使“我”豁达地对待生死 。
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
教学重难点:
1、作者传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 。
2、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小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可以将人的灵魂唤醒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这是作家史铁生自传性的散文,《我与地坛》 。
我们来看一张史铁生的照片 。看着这张照片,你关注到什么?(哪里和我们不一样?)
作者的残疾是怎么来的呢?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在他生日的那一天,上帝给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
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如果让你在21岁的时候,遭遇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

生:……
是的,史铁生也很我们同学一样,在残废之初,他一度想去寻死 。但是最终,他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一位的作家 。他写了许多作品,知道有哪些吗?看课_释① 。他的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大家用波浪线划一下 。
那么,一个残废的,一心求死的人,最后却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到底是什么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呢,我们来看课文 。
二、文本研习
文章虽然题为《我与地坛》,实际上有三个描写对象,分别是我、地坛、母亲 。这三者彼此关联,构成了文章的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写的是我与母亲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我与地坛”这一部分 。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角色转换 。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你,你就是史铁生 。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你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文中找一找答案 。
(①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
②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
2、而就在你伤心绝望的时候,你无意中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地坛) 。从此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再没长久地离开过,这说明地坛和你一定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 。
3、那么地坛和作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 。(板书)
(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②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

昔盛今衰,被人遗弃,同病相怜 。
4、在作者眼中,地坛只是一座荒芜废弃的古园吗?那它还有什么别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请你找出来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文章那个段落写出了它的不衰败?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景物)
5、小组探究:第五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园墙、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 。逐一分析特点,是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 。)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作者,要好好活,生命来到这世界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
齐读 。
6、所以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呆在地坛了吗?
(同病相怜,给我生命的启迪)
7、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在地坛一呆就是(十五年) 。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天气),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 。呆在地坛,你都做些什么?(思考、发呆…)你还在思考着关于生和死的问题,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你弄明白了什么事?(自己读 。找一位学生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