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二 )


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 。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 。关键看你如何突围 。
六、感悟“喜”
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 。
(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作者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 。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 。
(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
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
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 。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
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 。
(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 。《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 。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
(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 。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 。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 。
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 。
七、自我救赎
作者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作者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 。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 。
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 。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 。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 。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
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
2.积累部分实词 。
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
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
(2)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盛唐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着称liuxue86.com,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作品有《王右丞集》 。
2、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 。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
3、正字音
猥( wěi ) 憩( qì ) 讫( qì ) 辋( wǎng )
涟(lián ) 吠( fèi ) 灞(bà ) 墟( xū )
舂(chōng) 曩(nóng ) 仄(zè ) 鯈(tiáo )
皋(gāo ) 陇(lǒng ) 雊(gòu ) 檗(bò )
4、 释字词
(1)故山殊可过(特别,很) (2)足下方温经(我,正在)
(3)猥不敢相烦(鄙,自我谦称) (4)与山僧饭讫而去(终了,完毕)
(5)步仄径 (狭窄的小道) (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上下波动,名作动)
(7)山中人王维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