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温度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7篇( 四 )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
3、重点和难点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
二、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演示实验、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一个魔术视频引入新课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还暗示出将“平面镜改为玻璃板”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搭建一个“支架” 。
2、组织探究
第二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按照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设计探究方案上 。
(1)提出猜想:
在板书课题之后,展示一幅平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 。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将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为后面探究的课题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 。首先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 。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以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是由于该探究活动与以前接触到的探究活动相比,难度要大一些,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随时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
(3)进行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时,将平面镜和玻璃板同时给出,让学生自主选择 。直接选平面镜的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个问题: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替代物,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学生就会陷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 。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受到“水中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该演示实验 。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体会更加深刻 。这样就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 。
在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关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由于学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动中已掌握了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行探究 。
(4)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结论,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针对性反馈练习,学生将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