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年级化学课程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年级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
元素元素符号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元素 。2.元素符号 。3.单质和化合物 。4.氧化物 。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核电荷数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也不同,即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的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
2.难点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
3.疑点
(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同一类原子”?
(2)怎样正确区分和运用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
4.解决方法

讲练结合,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
四、教具准备
教材图示2—8的放大图或幻灯片,写有常见的24种元素序号、符号、汉字名称相对应的小黑板,写有元素符号和名称相对应的卡片,写有习题的幻灯片 。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以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为例指出在这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归纳出元素的定义 。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
2.通过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标准时教材上的小注及教师讲解,理解元素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 。
[目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
3.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
4.教师展示写有常见24种元素的元素序号、元素符号、汉字名称相对应的小黑板 。以其中两种元素为例,讲解读法、写法及用法 。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阅读教材第38页小注,分别读出元素名称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
5.将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制成卡片,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记忆,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
[目的:通过游戏,变枯燥记忆为有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6.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
[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7.学生讨论并填写“原子和元素的比较表” 。
8.学生把已学过的纯净物做实例进行分类,并在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归纳出物质的分类 。
[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
初三年级化学课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