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总结工作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10篇优秀( 六 )


所以导致上述现象的存在,就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字、词等知识 。应该说,这是课文教学的一个任务,但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终极目标 。我在听课中经常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他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课文内容”列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项 。而在实际教学中,落得最实的,教师最卖力气解决的也是这一项 。我们说,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这只是课文教学的低层次要求,而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才是课文教学的高层次要求和根本任务 。不然的话,讲了《致橡树》,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讲了《祝福》,就是为了让学生认清封建礼教的罪恶;讲了《苏州园林》,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格局和特点……这就不叫语文课了,而变成政治课和地理常识课了 。我们的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教学的园地里为别的学科任劳任怨地、辛勤地耕耘着,而把自己的这块语文“自留地”“责任田”给荒芜了 。
那么,课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呢?一句话:教语言 。
课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课文教学的核心 。语言知识包括:标点知识、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体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课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学习、掌握这些“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死”知识来表情达意的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教育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构成“语文”的要素就是语言,如果离开了语言,“工具”不能称其为工具,“人文”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课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
二、课文教学“怎样教”
这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讲的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称其为“科学”,我们就要探求其规律 。按规律施教,教学就顺畅,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就滞塞,自然就达不到目的;称其为“艺术”,我们就要讲究方法 。教法得当,效率就高,教法不当,效率就低 。
当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就是教不得法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不到位 。如前所述,一些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语言的运用之妙和表情达意的功能 。这一点在毕业年级的课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是教法僵化 。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长期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学套路,反映在课文教学上,就是用一种教学模式去应付各种体裁的课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学模式化,课上得很死 。三是以讲为主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动摇,以讲为主,全面灌输 。特别是在分析课文时,总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深入理解这个层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总想分析出其微言大义来 。仿佛不这样教就显得教学没有深度,不这样教就不算完成教学任务,不这样教就展示不出教师的渊博学识和高深理论来 。有时为了追求课堂上的表面活跃,大量的提问充斥课堂,满堂讲、满堂问、串讲串问,把语文课上成问答课 。这样的教学,现在还相当普遍 。四是题海战术 。现在的学生,除了极少的上课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考试”“训练”给占满了 。什么“课课练”“单元练”“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毕业年级还有不止一次的“模拟考”,等等 。学生整日里泡在“题海”中而不能自拔,而考试时最感头疼的还是不会阅读分析 。这除了试题本身的因素外,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题海战术的不灵验 。
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对课文教学的认识上的偏差所致 。我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工作热情非常高,工作也很努力 。但我对自己的教学不满意,很尽快摆脱这种局面 。所以,要解决课文教学“怎样教”的问题,正确认识课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