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例文

教学活动过程应当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应当在设计时强调教师教学的外部推动作用;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例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 。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 。”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 。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 。学生齐说:“满意 。”)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例文】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 。(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 。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
生2:我摆小棒 。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 。5+4=9,再加上20就是29 。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 。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 。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 。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