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电影物料在新媒体时代投放的3大策略 电影物料在新媒体时代的投放策略有哪些?( 二 )


定妆照、剧照、海报一般会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其他新媒体投放;影片即将上映时, 海报除了大量投放于户外广告位, 还可以作为“纪念品”赠于观众, 吸引潜在观影人群;还可以用于视频网站贴片广告, 或是搭载手机APP, APP启动的画面即是电影海报, 也是很多影片都开始尝试的投放途径 。
非官方图片素材
还有一些流传于社交网络的gif动图、签名图等由粉丝自发制作的图片素材 。 如果宣传期间能够与这些网络社群中的“技术控+意见领袖”统一战线, 共同推广, 对提高粉丝人群的观影转化率一定大有裨益 。
(三)视频素材
视频素材, 包括电影预告片(先行版/先导版、剧场版/正式版、终极版等)、制作特辑、定制宣传片、创作纪录、主题曲MV、主创专访、幕后花絮、病毒视频, 以及影片上映后会陆续投放出的影片精彩片段、彩蛋等 。 视频素材信息最为丰富, 画面、音乐、角色、剧情都能融会其中, 感染力最强, 是电影宣传物料中转化效率最好的素材 。
预告片 。 就是“将影片中的精华片段, 经过刻意安排剪辑, 以便制造出令人难忘的印象, 而达到吸引人的效果的电影短片” 。 在国内, 预告片已经成为电影宣传最重要的物料之一, 也是影响观众观影选择的首要因素 。 预告片一般至少会分为三个版本, 按照投放先后顺序依次是先行版(先导版)、剧场版(正式版)、终极版 。 在预告片中, 观众最关注的内容分别是电影的类型及风格、导演与演员阵容、视觉效果、关键剧情信息等 。
定制宣传片 。 定制宣传片始于《泰囧》与万达院线的合作宣传营销策略:由徐峥、王宝强主演为影院定制《“泰囧明星版”观影须知》, 既预热了电影, 也因宣传了“文明观影”而大受院线方面的欢迎 。
创作纪录 。 电影创作纪录影像在国内真正实现其营销价值始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 因其创作过程中积累的400小时素材制作而成的纪录片《缘起》, 在此之后类似的创作纪录成了不少华语大片标配的宣传物料 。 这类视频物料的优势在于素材丰富, 内容详实, 可以打造形成独立体系的作品在线上播放或做线下展映;缺点在于其纪录片的属性往往意味着内容缺乏娱乐性, 特别是在投放常规化之后, 表现出关注群体小众化的特点 。 在新媒体时代, 创作纪录要想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应该明确定位, 找准受众 。 有的创作记录关注大师导演, 例如《龙门飞甲》的创作纪录《徐克》,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幕后纪录, 这类记录展现大师身影, 职业风采, 娱乐元素少、技术含量高 。 有的创作记录侧重影片拍摄历程, 例如《黄金时代》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 严肃诚恳, 逼格高, 尿点少, 人文素养高, 教育意义大于娱乐属性 。 还有的创作记录则侧重以“神吐槽”娱乐大众的, 例如《后会无期》片场纪录《张小喵片场日记》, 以网络语言结合自黑幽默, 娱乐性很强, 以“节操”换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
主题曲MV 。 利用MV和主题曲为电影做宣传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似乎今年成功的案例特别多 。 如倚仗王菲、朴树这些歌坛大腕给电影积人气、争面子的《匆匆那年》、《平凡之路》;走草根路线红遍街头巷尾、广场舞, 上演屌丝逆袭的《小苹果》;还有利用当红偶像翻唱, 调动热血粉丝的《时间煮雨》……在投放渠道上, 主题曲MV基本以影片官微或主创微博打头炮、放消息, 重点传播则依靠各大视频网站和门户网站的地毯式登载 。 在投放时间上, 每部影片依照自身策略各有不同:《小苹果》走“大婶包围白领路线”, 主题曲MV先于电影2个月投放, 上线最早, 运作时间最长;《匆匆那年》先于电影1个月投放, 借天后之势做好充分预热;《平凡之路》则在电影上映半个月前投放, 巩固影片宣传, 为电影锦上添花, 但从运作上稍显匆忙;而有前面两部做基础的《小时代3》对启用小鲜肉偶像翻唱《时间煮雨》的消息则是从容淡定, 一直到上映前两天才公诸于世 。
视频素材的主要投放渠道在新媒体, 特别是视频网站 。 物料往往先在官方渠道发布, 但重点的传播阵地在于视频网站, 不少影片也会与视频网站合作建设电影官网页面, 共同打造网络宣传阵地 。 另外随着移动端媒体技术不断成熟, 很多影片都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手机端APP等渠道直接将物料传递给观众, 进一步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也更加迎合现代人碎片化的作息特点 。 在投放时间上, 主要的视频物料一般紧密围绕电影上映前、后各1个月的时间做投放 。 下图是某专业人士总结的华语大片视频物料投放节奏, 可以作为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