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古人是从哪方面进行养生保健

目录:
第一章:揭秘 古人是从哪方面进行养生保健
第二章:古人对心理与生理的认识
第三章:古人最钟情的两个食疗养生方
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比 , 但那时人们的健康却是现代人望尘莫及的 , 那他们都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养生、保健的呢?他们都有什么养生方法呢?
揭秘 古人是从哪方面进行养生保健
养生之道的目的是为了强健体质、预防疾病、防止早衰和延长寿命 。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
古代医学家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中的作用 , 同时 , 古人在养生方面非常重视精神活动 , 教导人们要“恬澹虚无 , 真气从之 , 精神内守……”
意思是思想上纯洁安定 , 情绪乐观愉怏 , 精神振奋饱满 , 就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 不容易发生疾病 。 同时认为人们的精神活动应随着四季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节 , 指出“春二月应使志生 , 夏三月应使志毋怒 , 秋三月应使志安宁 , 冬三月应使志若伏若匿” 。 也认为情绪的过度忧伤或喜乐都会削弱机体抵抗力 , 引起内脏病变或容易感受外界不良刺激而发生疾患 。
因为任何心理变化都会传到有机体的最小一个细胞 , 影响着机体的健康 。 比如 , 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增强免疫能力 , 预防疾病传染 , 甚至还能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 。 相反 , 抑郁紧张的心情则会破坏机体的免疫能力 , 使人容易患病或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
2.饮食方面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 但过饥过饱、过寒过热 , 以及膳饮无时皆会损伤脾胃 , 从而影响食物的受纳运化 , 导致疾病的发生 , 甚至死亡 。 因此 , 食物的摄取是机体生长发育、维持和增进健康的源泉 。
【揭秘 古人是从哪方面进行养生保健】除保证每日营养 , 吃一些富有蛋白质的食物外 , 糖和高脂肪食物少吃为佳 , 多吃一些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 纤维素多的食物能加速肠道蠕动 , 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 使某些致癌物无滋生之地 。 忌暴饮暴食 , 避免单纯性肥胖和加重对消化器官及肾脏的负担 。 此外 , 还应适当限制食盐、烟酒 。 膳食安排合理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的物质基础 。
古人曾再三教导人们饮食要有节制 , 勿暴饮暴食 , 指出以酒为浆和饮食无节是休弱多病和早衰的重要因素 , 古人亦很重视食物营养价值及烹调技术 。 《素问》中记载:“五谷为养 , 五果为助 , 五畜为益 , 五菜为充” , 此外 , 还阐述了饮食百味调和不当可产生各种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 。 《素问》中有“多食咸 , 则脉凝泣(涩)而变色;多食苦 , 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 , 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 , 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廿 , 则骨痛可发落 , 此五味之所伤也” , 强调了饮食五味调和适宜 , 能使机体的骨骼、筋脉、气血、腠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 使人健康和长寿 , 即所消“气味合而服之 , 以补精益气” 。 长素忌荤食 , 能延年益寿 。
3.起居作息
古人非常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 , 并教导人们应很好地去适应四季时令的变化 , 很好地适应一昼夜内阴刚消长的规律 , “平旦人气生 , 日中而阳气隆 , 日西而阳气已虚 , 气门乃闭 。 是故暮而收拒 , 无扰筋骨 , 无见雾露” 。 此外 , 指出“久视伤血 , 久卧伤气 , 久坐伤肉 , 久立伤骨 , 久行伤筋” , 述说了起居无节、过度的劳累与安逸均足以危害健康 。
古人对心理与生理的认识
医学心理是以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关系为基础 。 祖国医学的心理思想 , 对于人的神形关系、心理和生理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视的 。
《黄帝内经》提出:“天食人以五气 , 地食人以五味 ,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 上使五色修明 , 音声能彰;五味入口 , 藏于肠胃 , 味有所藏 , 以养五气 , 气和而生 , 津液相成 , 神乃自生” 。 “心者 ,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 精神之所舍也 。 其藏坚固 , 邪弗能客也 。 客之则心伤 , 心伤则神去 , 神去则死矣” 。
这两段话从两方面表明了心身关系:一方面 , 先有身形 , 后有心理 , 心理是生理活动的结局;另一方面 , 心理对生理活动亦有一定的影响 , 即所谓“得神者昌 , 失神者亡” 。 也就是说 , 《黄帝内经》的心理和生理中心思想为:形与神俱 。 这就是说 , 形与神俱 , 乃成为人;若形与神离 , 则形骸独居而终 。

推荐阅读